四川美食文化论文四川美食作文

  • 2023-06-25
  • John Dowson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记者 郑金容)“老街老景老绵阳,成绵路里新味道

四川美食文化论文四川美食作文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记者 郑金容)“老街老景老绵阳,成绵路里新味道。”从最初作为川陕公路、绵阳通往成都的一条公路,到周边自发形成的市民生活区,在近九十年的变迁与发展中,临近闹市的成绵路不仅起着道路交通的功能,也浓缩着老绵阳最市民化的生活味道。

  立夏过后,成绵路满街的小叶榕绿得越发浓郁。阳光透过树叶照进街道,斑驳疏影。天气热了后,街道上的商家与巷子里的居民会搬着凳子坐在树下纳凉。作为连通涪城路与富乐路的“成绵路”,历史资历虽浅但却能代表绵阳人的生活味。

  说它资历浅,是指街道建立不足百年。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16年,军阀田颂尧开始修建成绵马路,南北走向的公路是川陕公路经过绵阳城区必经之道,在民间被称作“绵阳第一条马路”,也因此路为绵阳到成都的始端,于是取名为“成绵路”。

  “川陕公路修建后,经过汉中、广元、梓潼到绵阳开元场。为连通绵阳至成都的交通,田颂尧下令修建成绵路,最初主要用于运输物资。”“老绵阳通”汤毓良说,成绵路初衷是作为交通要道,修好了也带动了街道附近的经济,让原本荒地少人的地方热闹了起来。“尤其当时还在成绵路附近修建了绵阳第一个汽车站(现金桥商场原址)。此后沿街商店、旅馆汽车站、修理行、饭店、澡堂应运而生。街道车水马龙,十分繁华。”

  成绵路在1964年曾改名为“反修路”,直到1972年复名为“成绵路”后沿用至今四川美食文化论文。半个多世纪来,街道不断扩长扩宽。2005年大改建后,整条街全长达700多米,宽约10米。“虽然成绵路在不断变化,市民味道越来越浓,但变化却相对缓慢。”汤毓良对记者说。

  成绵路沿街也有一些现代化的高楼商贸,但这条街道上不乏老建筑。如成绵路一巷、成绵路二巷里的老房子很多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其中典型代表便是35号院子和83号院。

  82岁的唐礼华住在35号老院子里。作为原物资局汽车队的一员,1960年唐礼华来到成绵路,转眼已半个多世纪。老人说:“当时能够住在这样的一套二的房子里,特别满足与骄傲。因为周围都是瓦房、茅草房,能够住楼房,很有面子。”

  街道里的老人和巷子里依旧存在的小青瓦房、红色旧楼房,让这条街更加有份古旧朴实的味道。走进成绵路里的老院子,会觉得这里的时间好像格外缓慢。

  78岁的嘉桂华婆婆是土生土长的绵阳人,她爷爷和父亲都住在成绵路一带。五年前老伴去世,儿女想让她搬走,但老人不愿意,“从小到现在一直住在这条街上,到哪里都觉得不习惯。”

  如今,每天嘉桂华会从老院子里走出来,去人民公园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然后去菜市场逛逛,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便坐在巷子口,和老邻居们摆摆龙门阵。在她的记忆中,六七十年代的成绵路周围大多是泥巴路、瓦房,甚至还有牛毛毡做成的房子四川美食作文。

  随着临园干道的建成,成绵路成为一条掩于闹市中的小街道。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变迁,成绵路不再是条公路,而有了浓厚的市民气息。街道上车辆不断,街边商家货物琳琅满目四川美食作文,尤其是自行车、摩托车、渔具等销售已经自发形成了商业区,以至于在很多绵阳人的意识中,“买自行车去成绵路”、“买渔具去成绵路”……“小时候常常跑到这条街道上来买轮胎、自行车小零件等。”80后的谢文俊是成绵路社区的工作人员,他说四川美食作文,二三十年前街上就有很多卖车、卖钓鱼竿的,路边甚至还摆起了各种各样的地摊。

  下午五点后,成绵路迎来了一天最热闹的时候。成绵路小学孩子的放学声,父母接孩子回家的声音,以及大街上的汽车、摩托车、三轮车等各种声音交杂在一起,让这条老旧的街道瞬间热闹有活力。除此之外四川美食作文,此时的成绵路街道上还充满着各种美食的香味。“走完成绵路,美食吃到饱。”作为隐藏于城区的小吃一条街,成绵路绝对在吃货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东北饺子、陕西肉夹馍、酸辣粉、冒菜、串串、春卷、馄饨……甚至老绵阳人最熟悉并念念不忘的山西面馆也在成绵路上四川美食文化论文。据山西面馆老板介绍,最早的山西面馆就在成绵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面馆的创始人便在成绵路开张营业,1956年后迁到警钟街,直到2002年才重新搬回成绵路。“店里很多老顾客,除了吃东西外,也在怀念老绵阳的味道。”面馆老板告诉记者,搬回成绵路十几年,除了街道两旁的小叶榕长得越来越茂密外,街道外观没什么变化,但小吃的种类却越来越多,一到饭点就能闻到各种小吃的味道,“小吃一条街,实至名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