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地图位置世界经济数据网

  • 2023-11-08
  • John Dowson

  以经济水平和发展势头看,山东半岛、辽中南和京津冀经济区在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区中位居前列,而这三个经济区传统上又常被大家放在一起称之为环渤海经济圈

四川内江地图位置世界经济数据网

  以经济水平和发展势头看,山东半岛、辽中南和京津冀经济区在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区中位居前列,而这三个经济区传统上又常被大家放在一起称之为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所属的各经济区以及各个城市由于共有一个渤海海域,并一起拱卫我国、经济的心脏地区,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很多方面需要齐心合作以促进整体共同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统筹发展的口号虽早已提出,但实施起来却步履蹒跚、阻力重重。日前,《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原中科院地理所副所长、“环渤海经济圈”概念提出者之一李文彦研究员,以期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挖掘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势头滞后于设想的深层原因。

  李文彦介绍,环渤海经济区概念的形成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区域战略布局的思路关系密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着手建设四个经济特区,并于1984年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由此,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侧重于实施由点带面、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

  1984年初世界经济数据网,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吕克白在机关整党发言中,从国土规划的观点提出了划分东部沿海世界经济数据网、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具体意见。1985年9月党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和由国家计委负责编制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都采纳了这一意见,对划分的意义及内容作了明确的表述。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积极参与关于国土经济学的讨论、国土整治机构的酝酿以及京津唐与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与吕克白等同志以及国家计委国土局、地区局有较多的接触,因而对国家发展的地区布局战略思路了解较早四川内江地图位置。1985年,为了使地理所的许多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国家计委和中科院有关领导与地理所多次接触酝酿,决定自1986年3月起,由国家计委会同中科院对地理所进行双重领导。

  在双重领导的过程中,由于角色转变了,地理所内特别是经济地理部开始更多地讨论其应起到怎样的咨询和参谋作用,特别对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方面能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这段时期内,一个问题引起了经济地理部的兴趣,即三大经济地带地域范围很广,南北差别很大,在这个第一层次之下和省级地域单位之上,应当有个第二层次经济区的考虑。

  恰在此时,国家改革开放形势不断发展,继14个沿海城市之后,又决定开放整个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而与南方的开放地区相比,北方沿海地区的发展整体上要慢得多。

  “当时中科院地理所经济地理部作为研究全国性和北方的生产力布局问题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真有点坐不住了,为此作了不止一次的讨论,探讨北方沿海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方式的问题。”李文彦回忆说。

  在1985年底的一次讨论中,李文彦提出,在北方沿海地区,只就京津唐地区考虑,无论在经济基础、人力资源和开放环境上都难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但如果加上邻近的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以及河北中南部,就有较大的资源与经济实力。另外,鉴于日本的濑户内海、美国的五大湖和墨西哥湾沿岸都是十分集中的产业集聚地区,也应考虑对沿着渤海这一圈世界经济数据网,亦即京、津、冀、鲁、辽这个大渤海湾地区世界经济数据网,加以通盘规划,以促进我国北方经济的大发展。

  李文彦的这个提法得到了经济地理部同志们的一致同意,并纷纷加以补充。大家认为,环渤海地区至少在能源与运输、原材料工业、海洋开发与保护、城市产业发展、水资源等方面需要统一规划。环渤海经济圈(当时称之为“大渤海湾”)统筹发展的观点也就此诞生了。

  讨论会结束后,在中科院地理所所长左大康主持下四川内江地图位置,副所长李文彦和经济地理部主任胡序威等同志参与讨论,陆大道执笔的《应当进行“大渤海湾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布局”的统一规划和前期研究》报告文件形成,并于1986年4月正式向中科院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其后刊于内部刊物《生产力布局与国土规划》第四辑,1986年6月)。

  该文在简略分析了大渤海湾地区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与潜力后认为,在我国东部地带中,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综合衡量,这一地区的重要性都分别超过以长三角为中心的沪苏浙闽地区和以珠三角为中心的两广地区。

  报告预测,至21世纪初,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对外开放地带和工业、城镇集聚地带之一,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石油石化与海洋化工基地世界经济数据网、造船汽车等机械制造工业基地、棉花和果树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电子、轻工业基地,将促进环绕渤海形成强大综合运输网。

  此外,该报告中还着重提出了需要十分重视和统一规划解决的跨省市经济建设布局的六大问题。可以说,这个报告是环渤海区域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开山之作,从此以后,环渤海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区域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域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宽。继整个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闽东南、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先后对外开放。山东、天津、北京的经济增长明显加快。

  随着国际形势特别是东亚地缘形势的变化,面向东北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对环渤海各省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趋强烈。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和学者提出并组织了关于东北亚经济四川内江地图位置、黄海圈发展和环渤海地区开发的学术研讨活动。

  1985年8月四川内江地图位置,天津成立了“环渤海经济研究会”,同时在《开发报》上提出了关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观点,得到了理论学术界和有关地方政府部门的响应,进而促成了1986 年5月由天津市政府倡议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机制的建立,并一直延续运作至今。其成员主要为本区拥有海岸线的地级以上城市四川内江地图位置。

  早在中韩建交之前的1989年,国家科委曾应美国东西方中心的倡议,组织国家计委以及几个研究单位(包括中科院地理所),与该中心和韩国国土开发院共同进行为期三年的“环黄海地区发展”的合作研究。合作中我方与环黄海地区概念接轨的是环渤海的三省二市的范围,并在报告中对外用了“环渤海地区”的提法。以上这些内外多种因素促使国家和地方一级政府都认真考虑如何促进整个北方沿海地区的协调发展问题。

  1992年,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在大连召开了一次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思路座谈会,与有关省市计委的同志共同讨论,以便为召开高层次会议和国务院决策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作好准备。

  当时国土地区司司长方磊明确表示,国家计委要将环渤海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和规划。此后不久,国家计委启动了为期两年多的环渤海经济区的规划工作,中科院地理所积极参与了此项工作。

  李文彦说,现在看来,20多年前所作的发展预测和提出的重大问题虽然不无缺陷,例如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估计不足、对环境保护问题强调不够等等,但总体来说还是切合实际的。对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区域发展规划、管理与研究工作和思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前,能够有力推动环渤海区域共同发展的比较成功的合作形式首推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制度。李文彦认为,这个制度把环渤海地区的各大中沿海城市汇集到一起,共同商讨和落实多方面合作发展的问题,其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

  但他同时谈到,市长联席会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是,其合作层面较低,没有省级的合作意向,市与市之间的合作方式与内容会受到较大限制。如能建立更高级别即省级的合作洽谈机制将更有利于环渤海地区的统筹发展。实际上,近年来京津、京冀、津冀政府间高层次的合作洽谈已进行多次。

  李文彦认为,现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已经偏离了当初设想的“三省二市”的统筹规划、合作发展模式,而形成了由国家宏观调控,山东半岛、辽中南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相对独立又协调发展的势头。目前,已不宜再进行统一的约束性的规划,应转为由国家出面,促使省级合作机制的形成。在环境保护、港口建设四川内江地图位置、工业布局等方面形成一种省与省之间通过洽谈合作来解决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协作机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