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快眼传媒四川县域经济网官网四川省三大产业发展

  • 2023-10-08
  • John Dowson

  1995年7月底至8月中旬,在成都市中心府南河锦江宾馆宾江公园一带,美国“水的保护者”协会和成都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场以“水的保护者”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美国和国内各地区的10多位艺术家应邀来到府南河河畔,进行了持续半过多月的系列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创作

四川经济网快眼传媒四川县域经济网官网四川省三大产业发展

  1995年7月底至8月中旬,在成都市中心府南河锦江宾馆宾江公园一带,美国“水的保护者”协会和成都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场以“水的保护者”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美国和国内各地区的10多位艺术家应邀来到府南河河畔,进行了持续半过多月的系列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创作。美国“水的保护者”协会发起人,活动策划人,艺术家贝特西•达蒙女士还进一步提出创意,在成都府南河畔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以“水的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即:活水公园,1996年成都市政府采纳创意方案,列入府南河建设项目,1999年实施建设完成。府南河“活水公园”成为成都市一座具有国际声誉标志性垢公共环境艺术景观,长期以来,从市民到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及政府参观考察络绎不绝,1998年荣获得第十二届国际“优秀水岸奖”最高奖,国际环境设计研究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设立的环境地域设计奖,2004年4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环保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命名为成都市环保教育基地。2010年“活水公园系列组雕”荣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提名奖四川省三大产业发展。

  90年代成都“水的保护者”主题创作活动参与地域公共自然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作为艺术参与公共社会的成功典范案例不断受到国内外公共社会和学术界的称赞。而1995年8月府南河宾江公园旁10多位艺术家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也是成都地区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作品第一次在公共场所实施展示的活动,参加“水的保护者”创作活动的成都艺术家有戴光郁、刘成英、曾循、朱罡、尹晓峰、何启超、杨建兰、杨青。他们和来自美国、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一道高举“水的保护者”大幅宣传标语,昂首阔步地行走在府南河两岸大街上,并在现场完成了几十件装置、行为艺术作品。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刚开始萌芽发展,还处于前卫先锋艺术边缘野生状态,而成都艺术家群体的首次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创作就以“水的保护者”的口号响亮地碰撞到环境保护绿色的公共话题,参与市政府市区河流整治公共建设宣传,在成都公共场所和社会主流文化互动交流,产生强烈的社会公共影响力,被公共媒体广泛宣传介绍为呼吁自然环境保护“府南河水质保护的艺术宣传活动”、“保护水质,提高环境意识的艺术科学活动”。1995年以后,“自然,环境,生命”成为成都艺术家群体创作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在拉萨和成都都江堰继续进行了有关水的自然生态保护创作活动,同时艺术家们还进一步在公共场所拓展关注更多的社会公共话题,而行为、装置以及多媒体等各种新艺术活动随之不断频频亮相于成都大街小巷,各个广场、社区、商厦和酒吧、咖啡店、茶馆 ,引发成都媒体和市民持续不断的关注热情和公共讨论。笔者曾经做过粗略估计,从1996年到2002年7年内,在成都市区公共场所展示行为、多媒体新艺术活动多达100次以上。成都的行为艺术创作因此逐渐不断活跃,扬名全国,发展到21世纪,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成都每年一度举办的“UP-ON向上”国现场艺术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行为艺术活动交流平台……

  今天,我们再回顾 “水的保护者”活动,叙事追溯20世纪90年代1994年、1995年与“水的保护者”同时期发生的相关重要的社会事件、艺术事件和人物,希望从艺术与社会和艺术本体两个方面的观察视觉进一步疏理认识“水的保护者”的艺术创作以及与本土文化生态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讨论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活动根植于本土历史发展脉略的上下文逻辑,成都行为艺术在地现场社会文化背景和国内前卫艺术的本土现代文化意义。

  成都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城址不变,名称不变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具有“治水”传统历史的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岷江之水抚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秦蜀郡太守李冰筑都江堰穿两江于成都之中,成都城因江水流而形势四川省三大产业发展,数城相包,故被历代称谓具有“两江环抱”的“重城”景观。两千多年来,成都平原江河宽阔水深,水渠纵横,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气候温和湿润,有 “天府之国”美誉。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日益增长,穿城而过的岷江水系府河、南河流水也随之发生变化,河床淤积,水量锐减,水质恶化。成都市建委老主任的刘玉成在他曾经撰写的《千秋功业——忆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一文中这样描述市区府南河中心段的污染状况:“在市区总长29公里的河段上有650个排污口,每天向河水倾注60万吨污水,以前丰沛洁净的府南河逐渐成了藏污纳垢,滋生有害物质的‘腐烂河’。每当雨季到来,洪水洗却又劫沿岸低洼地段,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年均洪灾损失高达2500多万元,正如水利专家熊达成所言:‘成都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现在是因水而困’四川经济网快眼传媒,整治府南河,已刻不容缓……整治府南河就成为成都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一块心病,成为全市900多万人民的强烈呼声。”

  美国艺术家克丽丝汀·卡斯基和六名中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作品“浣纱”,带着红色手套在河里洗白色丝绸,很快丝绸被河水染脏变成灰色

  1985年,龙江路小学一位教师带领同学们沿河调查,并联名给市长写信,呼吁“救救锦江”。1987年5月成都城市科学研究会召开“成都市城市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提出了《文化名城成都加强保护发展规划的建议》,这一份规划建议书其中一项重要的提议就是:在成都的“皇城”与旧城墙拆除以后,代表成都名城传统风貌首推“二江环抱”。建议以五年时间治理府、南河,并围绕整治河水,在二江岸边建设绿色文化“城墙”,并强调指出从水利、园林和文化建设综合整治府南河是保护发展成都文化名城又利于生态环境的一举数得的战略性决策。

  1994年,经过市政府各部门几年多方面的调研准备,全面启动府南河综合整治中心段工程。整个工程投资27亿人民币,历时四年,规模庞大,牵扯地域领域很广,包括防洪,环保,安居,道路管网,文化工程等诸方面,在当时被称作有十万人迁居,百万人参与,千万人关注的国内最大规模水整治城市改造建设工程。建设部部长亲自来蓉考察府南河,积极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搞好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四川县域经济网官网,各部门为府南河整治工程开“绿灯”。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当年定为成都市“一号工程”,纳入市政府“一级目标”管理。为集中财力保重点工程,市委下令砍掉了拟建的市委办公大楼等项目,要求倾全力,特事特办,在人财物上都要向为民造福的府南整治工程倾斜。

  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1997年竣工,1998年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2000年6月获在德国举行21世纪城市世界大会“地方首创奖”,同年10月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①

  90年代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发深入发展,对于公共媒体新闻报业最大的影响就是促进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催生出各种面向城市文化的专题、专栏和都市报刊。1994年《成都商报》创刊,2006年8月,《成都商报》第三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都市类报纸最具竞争力20强”,2018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李东东2009年在《60年,中国报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一文中说“《华西都市报》的一举成功,引来模仿者无数,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华西都市报》荣获“中国报业创新奖”,2018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

  成都是全国最早创办都市报的城市,90年代中期,随着《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两家都市报的创办,成都地区率先掀起报业都市新闻热潮,主流媒体积极开放地面向城市公共场所,面向市民公众,面向正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蓬勃发展的都市文化。成都市区府南河整治工程的发展进程以及相关活动当时就是成都媒体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尤其在1995年,整治工程进入市政折迁工作阶段,成华区、武侯区、金牛区积极努力提前完成拆迁任务,省市各大媒体都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力求做到电台、电视、报纸天天有新闻,有声音、有文章,并且还组织相关专题活动和教育展览。1995年8月“水的保护者”活动也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热点,《四川文化报》以醒目的大标题报道:“中美艺术家手拉手,行为、装置艺术首次亮相成都街头”。《成都晚报》在8月15日一篇“活动侧记”综述通讯文章中表明:成都市市长助理、府南河副指挥长张继海热情肯定了这次活动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和宣传作用,并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能在我市继续开展。”《华西都市报》专版刊载了艺术家的现场创作作品四川县域经济网官网。正是因为“水的保护者”活动成功获得的公共影响,在以后的几年内,成都各媒体对于发生在市区公共场所的艺术创作活动始终保持热情态度,积极介绍关注公共话题具有新锐精神的行为艺术活动,系列相关新闻报道、评述文章和现场图片常常大篇幅地专题连续刊载。中央电视台也来到成都第一次正面报道行为艺术活动现场,当时任职中央电视台编辑的艺术理论家温普林评述道 :“成都的艺术家改变了一个城市对于行为艺术的态度,他们争取到社会的关注和宽容 。这无疑给城市决策者,公众和艺术家以有益的启示……艺术家通过努力,终于回到当下,回到公共社会生活的天空之中。”②

  关于活跃在成都街头广场行为艺术的公共性,媒体都市报道的开放姿态,市民对前卫艺术喻户晓的认识,曾经成为国内艺术圈热烈议论和称赞的话题,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本土地域现代城市的一个都市文化现象。

  油画这个在西方盛行发展了五百年的绘画语言,是在20世纪初作为有益于现代美育新的艺术形式被一批满怀革新社会理想的知识分子倡导普及,逐步介绍到国内的。因此,20世纪一百年来,中国油画的学院教育和油画家群体的创作活动一直都活跃在各个历史时期新兴文化的风口浪尖上,并成为学习引进西方现代、当代艺术的一个平台窗口。90年代国内的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家的主要成员大都曾经为油画家或者有接受油画教育和从事油画创作的经历。四川是20世纪初全国较早开始西画学校教育的地区,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四川美院青年学生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突破画坛三十多年来的苏派模式风格,在全国展览所获得大奖和重大文化历史影响把四川青年艺术家艺术创新的和自信推向空前,在后来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85’现代中以及89后,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并从油画延伸发展到雕塑、版画和其他综合媒体创作,在成都,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几年内连续不断地举办了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群体不同表现形式有影响的青年现代艺术展览。其中有:1986年“红黄蓝”现代艺术青年画会组织的“四川青年红黄蓝现代绘画展”, 1987年,四川省美协举办的四川油画节大奖赛, 1988年由吕澎、张晓刚等人策划的西南现代艺术展――现代油画展、雕塑展,1990年由戴光郁策划的“000•90现代艺术”5人展等。1993年王林策划的“中国经验”五人展。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创作活动更加显示出关注本土文化现状严肃思考的批判独立性,在本体形式表现语言方面也开始追求多元化的自我个性风格,并且积极探索新艺术形式,进行架上观念图像实验和运用综合材料从事装置艺术创作。

  1995年9月,成都市文化局在在成都市美术厅举办首届“成都油画展”, 这是一次大规模地较全面回顾成都油画发展历史,整体展示本土油画创作的学术大展,从早期风云画坛的老前辈,到80年代崛起的四川油画界代表人物、90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和从事媒介材料实验的艺术家等全市106名艺术家的167幅作品参加了展览。该展览极大地轰动了艺术圈,展览影响不仅仅在于组织规模,在于它的策划主办方为成都市文化局,承办单位是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家协会、成都市群众艺术馆等政府文化事业机构,还在于展览大厅里同馆并列展出了传统现实主义的乡土绘画和现代主义风格个性化各种表现形式的作品以及先锋实验倾向的架上观念图像,整个展览活动呈现一派互动对话多元交融的文化包容氛围。1996年8月,成都市文化局组织成都44名油画家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成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为此举行了相关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艺术理论家、批评家们认为:这个展览是市政府参与的,是从政府和国家角度来关注文化……成都这个展览有一个深厚的实力、根基和传统,它的写实的技能、四川的地域风格以及正在走向都市化的四川、成都的人文环境,在他们的画里都表现得比较充分。”③

  戴光郁,1955年生于成都,现生活与工作在北京和成都。长期以来坚持艺术关注当下社会关注文化历史的独立批判精神,其创作实践涉足视觉艺术、行为艺术四川县域经济网官网、文化批评、策展及诗歌等诸多领域,在水墨文化以及公共行为艺术等方面的作品独辟蹊径,以鲜明创作风格获得著名影响。89后,策划了系列影响西南地区当代艺术走向的各种展览,90年代成都行为艺术团体7•19艺术家工作室联盟发起人。1994 应美国国家新闻总署之邀请赴美进行学术访问,1995年与贝西•达蒙合作,参与“水的保护者”活动策划,在府南河畔创作大型装置 “搁置已久的水指标”,1996年在拉萨河畔现场实施行为“倾听”,以后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组织7•19工作室联盟成员在都江堰策划《本源•生命•环境》 “释水”有关“水的保护者”第三回艺术展、第四回艺术展。

  戴光郁自幼在父亲四川大学历史学教授的翰墨书斋中成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我们这一代下乡知识青年欢呼雀跃,纷纷报名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考试的时候,戴光郁居住四川大学,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阅读民族传统文化典籍和介绍西方现代、当代文化以及前卫艺术的各类书籍学习中,还主动拜画坛名家为师,研习绘画。自信自己自学治学,已经完成几项研究生学业。当年比较我们同龄人,也可谓博览群书,博闻多艺。这样在高等院校图书馆里的非学院课堂自修学习的经历,培育造就了戴光郁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以及知识分子立场的自由边缘思考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内现代艺术圈尤其是当代前卫创作领域很少有人像戴光郁那样具有传统文化修养方面入堂奥的造诣,能够如此深切地体验到人与自然传统天人合一境界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责任,能够如此自如自在地在行为、装置、架上与架下综合材料创作等系列作品中随势应和不同现场、不同媒材,以各种方式大量挪用传统绘画宣纸材质和水墨符号,畅达纵横书写一派气韵生机盎然的笔墨痕迹。1989年,戴光郁辞去公职,开始作为自由的职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他是成都最早从事综合材料实验创作的艺术家,1992年作品获广州“首届油画双年展”优秀奖。1994年,戴光郁在成都郊区的一个地方建立了自己第一个简陋的工作室,工作室分成两个空间部分,一个空间作为综合材料实验场地。另一空间专门用于水墨实验创作四川经济网快眼传媒。同年年初及第二年3月,他创作了户外装置“中国风景”,《红房子与红房子以外的风景》。1995年,经美国著名美术史家科恩夫人介绍,戴光郁结识了正在四川考察长江河流水系的贝特西•达蒙女士,参与了她在成都的“水的保护者”团队策划活动,积极组织邀请省内外艺术家来蓉创作。戴光郁创作的行为装置作品“搁置已久的水指标”是府南河“水的保护者”艺术活动中的一件著名代表作,在锦江河边,他设置一个“宣传栏”,张贴有关“水”的宣传图片和文字。宣传栏前面的地上铺裱上宣纸,上面放了 12 个医用托盘,托盘内分别放置用现场锦江河水浸泡的 12 张肖像摄影图片,肖像图片被污染的河水逐渐浸泡剥落褪色,人像模糊、残缺不全。作品直击人心,警醒观众,现场不断有人涌向宣传栏,在上面签名……

  笔者作为成都本土艺术评论家,关于1995年8月成都锦江河边的“水的保护者”活动,特别注意到后来戴光郁本人曾经在一篇撰写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个见解,即当年关于成都前卫艺术,不具实验艺术语言开拓意义。“装置、行为乃西方早已成型,且风行于各类空间的常规艺术形态。”“事实上,成都前卫要点不在所谓的“实验”这儿,而在于建立一个合法化的艺术机制。”④ 戴光郁的 “搁置已久的水指标”以及其他艺术家在锦江河边的作品,充分表现出了国内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本土公共文化形态。艺术活动在对府南河整治工程起到了极大的社会公益宣传作用的同时也有规模地启动了成都行为艺术活动,开始打开成都前卫艺术先锋创作的局面,并使之具有介入公共社会领域创作经验的公共文化特点。而戴光郁作为90年代成都地区前卫艺术的领军人物,他所主持组织的7•19艺术家工作室联盟成员和其他艺术家一道后来在成都各处大街小巷公共空间里不断主动介入各种公共社会话题,承继发扬了 “水的保护者”的公共文化精神,成都前卫艺术创作在公共社会逐渐呈现出艺术家们所渴望要求的“合法化”的“常规艺术形态”。

  ①本段参考资料:“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回顾与展望”——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指挥部,《成都建筑》第15卷4期;“千秋功业—忆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刘玉成,《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3期;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1987年《文化名城成都加强保护发展规划的建议》;“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持续效益——让绿色成为最优质资产”——四川日报 2018年12月2日

  2017年,当我开始策划反映近30年艺术家在中国和周边地区进行的社会行走与公共项目的“陆上行舟”展览时,1995年发生在我出生地成都的“水的保卫者”项目成为了我工作的起点以及日后展览现场文献的源头。后来,我通过郑波老师以及来自亚洲文献库的重要文献进一步了解了该项目的来龙去脉。2018年我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CC)奖助金前往纽约调研,在亚洲文献库关于“水的保卫者”分享会的现场见到了该项目的发起人与策划者贝特西•达蒙女士。她神采飞扬地分享了近2个小时,当她得知我来自成都格外开心,我们相约到她在布鲁克林家中见面。我在她家中看了她个人近半个世纪的重要作品,她还从作品柜里拿出数张精彩的公共作品图片与书籍与我分享……以下的访谈源自我对贝特西•达蒙的采访,同时也感谢她补充与授权的重要访谈文献,我将其整理,作为让公众了解这段历史的访谈资料分享给大家:

  L:去年在您纽约的家里拜访了你,看了你精彩的作品,与你进行非常愉快的谈话。很高兴你能再次接受我的采访。能谈一下您从早期开始的行为表演以及之后为什么会转向做更公共性的艺术创作?“水的保卫者”项目是如何开始的?

  B:我的公共艺术活动是从街头表演开始的,比如大家所熟悉的1976年的作品“7000岁的妇人”。六年后,“与石头的冥想:为了地球的明天”从一开始的街头表演成为了大规模的参与性活动。这样的转变也使1991年“水的保卫者”活动的举办成为了可能,很快我也和明尼苏达洲杜鲁斯市的环境保护组织达成了合作。艺术家和科学家都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让人们关注当地的水的问题。最后,我们通过了多种媒介向公众展示了我们的想法:音乐,T恤,雕塑和绘画作品。这个活动传遍了五大湖区,也传到了大马雷小镇,那里的餐厅在他们的餐具垫和菜单上印制了我们的活动。

  1995年府南河《水的保护者》活动策划人达蒙女士与参展艺术家留影,右起:戴光郁、达蒙、李继祥、朱晓峰、朱罡

  B:“水的保卫者”是一个可以实际落地的概念。我在中国开展了两次活动,也在美国开展了一次。人们自己使用了“保卫者”的概念。在我看来,“保卫者”可以促使人们成为积极行动者,不管他们最后是否会使用“水的保卫者”这个名字。这一次我想要构建一个更大的关联网络,可以让更多的人互相交流。

  L:1995年,当你决定在中国开展“水的保卫者”活动时,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遇到过一些困难吗?

  B:来成都举办这样一个公共活动的想法源于我在1993年参加的一个会议。在那次会议中,我们想要发起一个关于长江的活动。我也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很热情的成都人,他愿意为我提供帮助。一位我不认识的女士给我打了个电话,为我提供了资金的支持。我邀请了克丽丝汀•卡斯基(Kristin Caskey)来帮助我,也叫上了我会说中文的儿子乔恩(Jon)。在1995年6月来到了成都。我们租了最便宜的房子。每天早上,蝴蝶停在我的自行车把手上,我沿着河边骑车去慢慢熟悉这条河流。我们开始认识新的人,也开始在规模很小但是高度重视的团队中开展一些讲座四川县域经济网官网。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公园中进行的,因为我们没有其他可以碰面的地方四川经济网快眼传媒。那个时候,公共艺术是不被允许的,人们也不允许和外国人见面。

  我们和当地有趣的艺术家们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会议,为了彼此熟悉并讨论我们可以在府南河做点什么。我们面临了三个主要的困难:没有地方见面,没有主办方,而且存在着许多语言和文化障碍。幸运的是,成都环保局把他们的空办公室给我们使用。我们尽可能地多见面,建立一个艺术家们可以互相支持的团队,真正地成为一个集体。

  贝特西·达蒙作品《瀑布》洁净的白布如水质的试剂,一段时间后上面的依然雪白,下面泡在河水部分则泛黄变灰,府南河,1995年8月

  L:为什么你最终会选择成都开展“水的保卫者”的活动?这里的人和事给你留下了哪些特别的印象?有哪些人加入了你的团队?

  B:我认识的中国人都在成都。朱小丰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他认识成都当地的艺术家,也和政府有一些联系。我们的团队最初只有Jon Otto、朱小丰、戴光郁、Shao Li(她在政府部门从事和水质量相关的工作,工作以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私人帮助)。成都人民非常友好,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以成都为傲。在那时,我还不知道成都有着中国唯一的环保计划。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这个活动如此感兴趣。

  L:你和你的团队在一开始是如何策划这项活动的?为什么会选择流经城市的府南河?你在这座城市做了哪些研究呢?

  我们从学习环绕成都市中区的府南河的历史开始。在过去的30年里,54种鱼类都消失了。我们也了解了具有3000年历史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都江堰。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们正在成为第五大工程的一部分:府南河改造工程。

  熟悉这个区域是很有必要的。我踏着曾被无数人走过的古老石梯,走在河边深绿色的污泥中。我们去听当地的长者讲过去的故事。他们告诉我们,在不远的过去,他们从河里捕鱼做饭,在河里洗澡,也喝河里的水。现在,河里已经没有鱼了。我们目睹了一个消失的时代。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设计精美的渔网,也看不到人们优雅的撒网和收网了。

  L:成都的“水的保卫者”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你和你的团队如何选择艺术家?有什么特别的标准吗?艺术家们是怎样知道这项活动的?

  B:我没有对艺术家进行筛选。戴光郁和朱小丰将这项活动告诉了全国各地他们认识的艺术家。没有特别的标准。当我们从拉萨回到成都,来自北京、上海、拉萨和成都的艺术家门都在等着我们,希望参加我们的活动。很快,三个美国的艺术家也加入了我们。我不知道消息是如何传播的。只是通过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女性艺术家想要做一个关于水的活动。我觉得非常的神奇。

  L:在那时的中国,艺术是远离大众的。“水的保卫者”的活动是直接在社会现场发生的,比如河边或者街头巷尾。这样的方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前卫的。你能谈谈项目开展的过程吗?

  B:获得政府的许可是一件大事。政府要求每个艺术家提交他们的作品和标题。我们通过了繁琐的手续,出乎意料地获得了许可。市民、学生们和生意人都跑来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帮助。在八月的前两周,我们的装置作品和行为作品让整个河岸生机勃勃。活动的开始是一个河边的小型,横幅上面写着中英文的“水的保卫者”。

  活动开始是由克丽丝汀•卡斯基和六名中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作品“浣纱”。这条河在过去被叫做锦江,意思是明亮的江,因为它非常的清澈,商人们都在河里濯锦。“浣纱”为了让人们关注这条河的现状,因为它已成了又脏又臭、毒气冲天的阴沟。在这个行为作品中,六位女士带着红色的手套在河里洗着白色的丝绸,但很快就在脏水里变成了灰色。在河岸上观看的政府官员开始鼓掌和呼喊。在行为作品“洗河”中,艺术家尹秀珍将被污染的河水制成了冰块,邀请人们将这些冰块洗干净。小朋友们想要去舔这些冰,老人们想把这些冰带回去降温。诗人们在旁边背诗,参与者们用刷子用力去擦洗这些冰。这个作品持续了四天,直到这些冰全都融化了。

  艺术家戴光郁的作品“搁置已久的水指标”张贴了一个大型的公告牌,上面是一些和水问题有关的图片。地上放了一些盘子,盘子里面装满了被污染的河水,我们的照片在里面渐渐腐烂。公众涌入了这个作品之中,在公告牌上签名。在那个时候,展示这样这个作品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当一个中国的官员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L:结果很出乎意料!包括CCTV在内的很多媒体都从积极的视角进行了报道。因为你的活动,人们开始讨论河流的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那时,这些问题的讨论远远不像今天这样普遍,但是让政府和公众对艺术活动的看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认为艺术家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举办这项活动之前,你有想到这样的影响吗?媒体的激烈讨论是你意料之外的吗?

  B:这个活动正是为了让人们开始关注水质量、河流管理、环境保护以及社区和环境的关系。这也是我期待的,否则我也不会开展这个活动。我对艺术家以及其他人都有着极大的信心。

  L:后来,政府委托你参与到了成都活水公园的设计之中。无论是科学的活水净化过程,还是专业的公园设计,活水公园都已经成为了成都重要的城市遗产。小时候,我每年都会和同学去那里春游和秋游。这项合作是怎样促成的?你在其他城市做过类似的项目吗?

  B:我向政府提议修建一个公园,从而让人们了解大自然是如何净化水的。这个想法最初并不是政府而是我提出的。在我提出这个想法后,他们问我是否可以把我的想法变成现实。

  L:在成都开展了“水的保卫者”活动之后,你也去了开展这项活动。的活动你主要负责那些部分?你希望这项活动继续下去吗?

  B:我邀请了三个的朋友参加了我在成都举办的活动,后来他们邀请我去开展这项活动。朱小丰帮助我和政府进行沟通。我主持了每一次的会议,也邀请了很多的艺术家。但是四川省三大产业发展,很多的艺术家都是由艺术家们自己去邀请的。我希望的艺术家和其他地方的艺术家在数量上有一个平衡。当然,我非常希望这项活动能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继续下去。艺术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促进很多想法的交流。艺术也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和不同的视角。每个城市都应该开展像“水的保卫者”这样的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