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位于宜春市西南部,辖8镇、14乡、9街道
【概况】位于宜春市西南部,辖8镇、14乡、9街道。总面积2532.3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市、区面积31.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58万公顷,有林面积15.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1.7%。全区总人口100.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02万人;有回、苗、黎四川风俗主要特色、蒙古、藏、维吾尔、壮族等21个少数民族373人,占总人口的0.04%四川风俗主要特色。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54‰。2006年袁州区生产总值66.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61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6.48亿元,增长14.4%。按可比价分别增长4.6%、20.1%、14.4%。区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现价)24.28亿元,增长104.5%。主要工业产品有:年发电量2446万千瓦小时,化学农药2127.3吨,交流电机100.18万千瓦,啤酒10578.86千升,中成药5661.82吨,装载机857台,凿岩机7225台,风镐900台,硝酸钾4999吨,煤气1191.12万立方米。全区农业总产值20.85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3498万吨,油料4511吨,生猪出栏43.71万头,家禽出笼231.5万羽,水产品3.30万吨,水果2397吨,茶叶26吨,中药材883吨。全区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区属1.49亿元;财政支出6.65亿元,在岗职工(含中央、省、市单位)年均工资127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9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64.07亿元,比年初净增5.54亿元,增长9.5%。袁州区系宜春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具有宜春市、经济、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四川人过年的习俗。交通便捷、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及320国道穿境而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明月山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飞剑潭水库及酌江溶洞景区。仰山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的伪仰宗祖庭。
【配合宜春市参与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城市活动】2006年,按照宜春市委四川麻将文化元素、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袁州区实施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城活动。9月14日,袁州区“创卫”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随即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中心城区8个街道、22个社区开展工作。制定《关于中心城区中小学开展“小手牵大手,创卫路上一起走”创卫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社区创卫巡查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各项工作制度。召开中心城区中小学生“小手牵大手,创卫路上一起走”创卫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20所城区学校共4000余名师生参加创卫主题教育启动仪式。9月28日,组织召开中心城区集贸市场整治攻坚动员大会。区创卫办每周组织人员对城区各个集贸市场整治改造工作进行督察,至年末,市区4个国有集贸市场环境卫生面貌有较大的改观,东门市场、箭道市场改造工程竣工投入运营,珠泉农贸市场、贸易广场农贸市场的整治工作也基本到位。同时,加强对市区单位楼院、示范楼院及小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实“门前三包”工作责任状。并会同市有关单位开展中心城区小餐饮及“五小”行业三条示范街的整治,对第一批40个小餐饮及“五小”行业整治工作达标单位进行授牌。积极对卫生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对被监督单位进行现场监测,协调处理“流金岁月”咖啡厅噪音扰民、油烟污染等问题。组织举办袁州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培训班,有关区属单位、街道社区100余人参加培训,并对阳光大酒店、满福楼等餐饮店的“除四害”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为加大开展创卫工作的宣传、监督力度,还在电视台《袁州新闻》节目中开设创卫曝光台,对市区8个街道及22个相关社区的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及技术指导,并针对市创卫指挥部暗访拍摄到的市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重点整改。年末,区创卫办组织对纳入中心城区创卫工作范围的53个社区居委会的创卫工作进行考核。通过对各街道市民自治工作队伍的组建及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制订《宜春市中心城区市民自治实施方案》。经过广大市民的不懈努力,开创了袁州区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城的良好开局。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在社保政策性调待导致资金缺口巨大的情况下,积极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出台《袁州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行部门联动的实施方案》和《袁州区协调员管理暂行办法》,从社会上招聘100多名“4050”人员、军队退役人员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成立社保扩面协调员队伍。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881人四川家乡习俗,收缴养老保险金6756万元,收缴率达110.68%。省促进就业和劳动保障领导小组对袁州区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将袁州区的做法全文转发,在全省推广。当年,区劳动保障部门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区政府被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县市区。
【人口和计划生育整治工作初见成效】2006年6月,对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袁州区党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召开区四套班子领导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整治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及《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两个硬性文件,迅速有效地落实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制,召开中心城区计划生育清理清查整治暨农村“双月”服务活动动员大会,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整治工作,全面铺开中心城区计划生育清理清查整治、农村“双月”服务活动和打击“两非”案件活动。8、9、10月间,全区城乡采取统一行动,由四套班子领导挂乡镇、街道,指导工作,组织工作组1000余人逐户上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摸底,对所有计划外生育对象四川风俗主要特色,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笔录、事先告知、送达社抚费征收通知书、征收社抚费等工作,解决计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至年末,全区共进行计划生育四项手术11445项,下半年完成5319例,其中结扎1404例(纯女213)例、上环2796例、人流引产1119例、环孕检率达95.5%,计划生育率为89.1%。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由上半年的129.8∶100,下降至122∶100。年内四川家乡习俗,区财政安排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经费100万元,落实农村历年来二女户结扎养老保险及一次性奖励432户,兑现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城区享受低保人群独生子女户668户、二女结扎户奖励150户、农村0—6岁独生子女平安保险820人。2006年,区计生服务站获“全国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项目先进集体”,袁州区被宜春市委、市政府评为“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清理整顿工作先进县市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8月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五个专业工作组:村容村貌改造组、生产发展组、乡风文明组、管理组、社会捐赠组。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常运转,区政府从财政上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具体选点,确立106个村小组作为试点,科学规划,按照“一保持、二突出、三不准”的要求四川家乡习俗,即“保持农村历史文化脉络,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山水田园风光,不准推山、不准填塘、不准砍树”使农村呈现古韵新风。在实践中让农民自己作主,选出能人理事、贤人监事,并在科学规划下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建立支撑,在106个试点组上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一年来,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共拆除旧房1208栋,拆除面积13万平方米,新建房屋926栋,农民共投入资金2882.69万元,投工80多万个工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外地经验,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模式,激发了全区经济活力,初步形成“油茶、杨树、养殖、药材、苎麻、蔬菜”六大产业。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坚持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坚持六个严禁: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大拆大建;严禁增加村、组和农民负担,不允许搞负债建设;严禁搞形象工程四川风俗主要特色、政绩工程;严禁乱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禁集资、摊派、搞强迫命令;严禁无规划建设。重点抓三改“改路”,具备条件的铺水泥路,不具备条件的铺好沙石路面,“改水”因地制宜,有条件的改用山泉自来水,平坦地型的采用无塔压力泵供水。“改厕”积极推广使用三格式或二格式水冲厕所和沼气池式无害厕所四川人过年的习俗。由此示范村产业的环境脏、乱四川人过年的习俗、差现状有了根本好转,行路难、挑水远现象不复存在。坚持领导挂点、部门帮扶四川麻将文化元素、企业联因、社会捐助,部门和下派干部共为示范点办好事512件,做实事383件,捐献资金(含物资捐款)165万元,启动18家民营企业联系18个村,捐赠资金215万元。建立“一村一品”产业基地1.67万公顷,提供2000个劳动岗位就地就业,全年共收集社会各界捐助资金563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6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08万元,其中106个示范点,每个点3万元,计318万元四川人过年的习俗,6个样板点每个点10万元,计60万元,五条主要干线万元,创造“和谐小康家园”和“环境优美乡镇”两项活动10万元年终全部到位。资金的到位使五条干线(青萍公路、宜温公路、320国道、高速公路四川家乡习俗、三水线万平方米,年终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2006年,袁州区抓住上级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契机,继续贯彻执行《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建立“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定额补助、缺口自筹、乡镇为主、严格奖惩”的科学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及群众的积极性。在建设过程中,引导群众成立农村公路建设理事会、监事会等民间组织,实行一事一议、村民自治、决策、管理、监督。民间组织负责向受益群众筹集资金,阳光操作管理好资金使用,对公路建设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四川风俗主要特色,较好地解决资金“瓶颈”和质量监督难到位的问题四川麻将文化元素。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三水线三期工程、金珠线完成路面硬化,从而全面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投入近亿元,硬化通村公路196千米,新增45个行政村通水泥路,使全区村村通水泥路率达63.1%。
【养殖业走上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袁州区的生猪生产,近几年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四川家乡习俗,已初具规模,一些大型的养猪场已初步走向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如南庙养猪场负责人谌绍斌,十年奋斗,凭着自己的努力,善于经营、科学管理,到2006年,猪场发展到占地面积7公顷,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职工78人,年养猪达3.58万头,其中出栏商品猪2.38万头,向农户提供优良仔猪2.6万头四川麻将文化元素,并拥有良种母猪1300头(含后备母猪260头),杜洛克种公猪55头,并有存栏生猪1.2万头,年纯收入达148万元。该企业靠与江西农大和南昌百世腾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部门建立的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使自己的猪场疾病防治技术和饲养技术得到完美的结合,另方面又依托自己的实力向周边480户农户提供良种猪苗饲料和技术,并经常派出技术人员到周边农村指导农民养猪和技术咨询、提供信息等,从而带动农民走上共同致富,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进程。2005年国家商务部、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批准为“国家活肉储备基地”,江西省农业厅授予“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宜春市产业化办公室授予“宜春市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并授予“下岗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先进单位”,区南庙乡的“纳税先进单位”四川人过年的习俗。从而使袁州区的生猪产业化走向 “公司+农户+市场”的良性发展轨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