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净流入四川的主要特点

  • 2023-07-19
  • John Dowson

  人,并附图“蒲江县城区图”

四川人口净流入四川的主要特点

  人,并附图“蒲江县城区图”。此蒲江县图,未注明绘制时间与绘制者,钤“蒲江县政府印”朱印一枚。但,据概况表与城区图,可知该图绘制于民国三十年即

  1937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人力、物力需求猛增,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基层的控制,1938年颁布《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推出“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设乡(镇)、乡(镇)设保、保内设甲,1939年12月在全国开始推广。此《四川省蒲江县图》,当为已完成新县制改革时的蒲江县域图,其中《蒲江县城区图》反映1941年蒲江县城时代变化与新制布局。

  其一、东北镇与西南镇的设立。1924年,县城设城厢乡团,1935年城厢乡团分置为东北、西南联保,县城东街四川人口净流入、北街、东附城、北附城划为东北联保辖区,西街、南街、西附城、南附城划为西南联保辖区。1940年推行新县制四川人口净流入,东北联保改为东北镇,西南联保改为西南镇,设镇长、副镇长、队附各一人,办事员六人,有镇民代表大会、镇务会议、乡镇国民兵队、乡镇合作社、乡镇中心小学校、经济股、文化股、警卫股、民政股,镇辖保,保辖甲,以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保,各设保长、甲长。其时,东北镇公所在文庙,李学恺任镇长,辖第十七保、一百八十甲,其中第一保在北街、第二保在东街;西南镇公所在禹帝宫,汤仕栋任镇长,辖十五保、一百七十一甲,其中第一保在南街、第二保在西街。

  其二、蒲江县政府新机构的设置。1929年,蒲江县知事公署改称县政府,行政长官改称县长,县政府直属机构有:实业局、财务局、教育局、公安局、征收局等。1935年,川政统一撤局改科,县政府机构有第一科负责民政、警政,第二科负责财政,第三科负责教育、建设,并增设财务委员会负责经收税捐及公学产的收益与审核各机关经费收支。1936年,县政府设警佐室接办第一科管理之警政,1938年设兵役科。1940年,按新县制规定蒲江列为四等县,县政府机构设民政、财政、教建、军事、粮政5科及秘书、军法、会计、警佐、合作、户籍6室及征收局、财务委员会。1941年四川的主要特点,撤销征收局,设田赋管理处,成立经收处。

  其三、中国蒲江县党部的成立。1928年蒲江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成立,设组织和宣传办事机构,1931年改为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因经济拮据未开展工作。1935年又改为县临时党务指导委员会,1939年改组为蒲江县执行委员会设组织、宣传机构。1940年,该委员会清理全县员,在全县政府机构、学校、联保、保,建立区党部和区分部,普遍发展党员,规定联保主任一律加入。是时,蒲江改联保制为乡、镇制,训令各区公所运用保甲组织,防止所谓的“异党”活动,强化的统治。1941年,进一步建立“特约通讯组”“党员调查网”基层特务组织,对各乡、镇区党部和区分部实行改组四川的主要特点,并增设“总务”机构,以加强活动。

  其四、四川省银行蒲江办事处的成立。1940年7月1日,四川省银行在蒲江县城小北街成立办事处。该办事处设主任、会计、出纳、库员、记账、行警、行役等10人,经办项目有存款、放款、汇兑、经理公债和代理公库等项。是年8月,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蒲江县支会成立,委员6人,县长游铂镛任支会长,由四川省银行蒲江办事处代理发行储蓄券四川人口净流入。节约建国储蓄券,分可记名、可挂失补发的甲种券和不记名、不挂失、可转让和赠与的乙种券两种。券面分为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和1万元7种。

  其五、蒲江县合作金库的成立。1940年7月1日,蒲江县合作金库在县城北街成立。该合作金库主要是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业务上指导、资金上扶持,发放农业。其时,放款利率为月息8厘,定期存款利率为1月6厘、3月7厘、6月8厘、1年9厘、2年1分、3年1分2厘,活期存款利率为普通周息3厘、特活5厘、储存6厘,每笔金额均在500元以上者亦可增加1厘。

  其六、蒲江县商会的成立。1936年,县商会筹备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会,正式成立蒲江县商会,选出执委8名、候补执委3名、监委5名、候补监委1名,组成蒲江县商会第一届执委会和监委会,孙映雪任执委会会长。县商会下属油米、屠宰、盐茶、中西药、山货糖业、纱布染靛、柴炭条板、匹头洋广杂货、烟酒茶店、纸张、旅栈等11个同业公会,有会员195人。1939年,商会改选张绍旭为执委会会长。1941年,县商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会,选出执委9名、候补执委2名、监委5名、候补监委2名,组成县商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地下党员“荣盛和”经理彭似佛任执委会会长,增筏业同业公会四川人口净流入,下属同业公会达12个,有会员289人。

  其七、蒲江县立初级中学校的建立。1941年春,地下党员蒲江县长游铂镛在鹤山书院旧址创办蒲江县立初级中学校,时人称之为“县中校”,并赞曰:“此蒲江中学始创矣,为全县学生及家长们渴望多年之成功也!”,是为蒲江中学之肇始。其时,学校招男生2班、98人,女生1班、53人,延聘教师11人,有图书室、医务室、简易篮球场及简陋的理化实验仪器,开设公民、国文、英语、代数四川人口净流入、几何、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物理、化学、体育、音乐、图画、劳作、童子军等17门课程。抗战期间,县中校师生联合中兴场小学师生,组建抗日宣传队,排演《三部曲》等话剧,激励民众抗日热情。

  其八、东北镇与西南镇中心小学的建立。1940年秋,县内乡镇设中心国民学校,保设保国民学校,城区东北镇与西南镇中心小学随之建立。东北镇中心小学,前身为蒲江县高等小学堂、县立高等小学校、县立第一小学校中城小学校,1940年9月改称东北镇中心国民学校,亦称东北镇中心小学,其址在文庙。西南镇中心小学,前身为蒲江县女子初等小学堂、县女子初等小学校、县立女子小学校,1940年9月与模范小学合并,改名为西南镇中心国民学校,亦称西南镇中心小学,其址在禹帝宫。其时,全县有中心国民学校12所、保国民学校116所,在校学生7900人。除东北、西南、中兴、寿安等中心国民学校办齐一至六年级外,其他乡中心国民学校的班级均不齐全。

  其九、鹤山公园与公共运动场的修建。1936年,曾在李家钰部任职的县城大北街人袁至诚与县长吴善堂商议,请驻军第21军144师唐明昭旅长协助,将文庙、武庙侧连接城皇庙之荒地辟一公园四川人口净流入。唐遂派兵挖水池,修凉亭2座,砌假山2座,并在大树下塑造泥像。袁之好友韩朝宗捐双桃花、梅花、杨槐及草本花数百株。袁任县鹤山公园事务处所长,配园丁3人管理,唐明昭旅长手书“鹤山公园”四个大字嵌于园门牌坊上。县府还布告:禁止各级人士不得擅行毁坏偷窃公园内建筑各物。1939年,县府在城隍庙前操场址,平整10余亩,扩展成县立简易体育场,内设篮、网、足球场,置单、双扛、平台、天梯等器械。该运动场由县民众教育馆管理,设指导、推广、妇孺3组,组长由该馆馆员兼任。

  这张《民国三十年蒲江县城区图》中,古代营建的城墙依然完好,城门名标注为“东紫门”“湧泉门”“西门”“望鹤门”,文庙四川的主要特点、武庙、城隍庙、禹帝宫、桂花井仍然是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1941年,时值中华民族抗战之最艰苦时期,全国人民集中精力于抵御外患,城市建设相对停滞。据1943年蒲江县政府建设科警佐室报告,云:“蒲邑城区市街,自改建马路以来,时逾十载,迄未修补,沟渠水道,亦未予翻淘,以致各街街道率多破坏,各街沟渠秽积渣滓,臭气四溢,市民健康,交通往来,均有妨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