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生活中的大事,四川省“”将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谋定新征程,同时也将为四川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指明新方向
作为四川省生活中的大事,四川省“”将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谋定新征程,同时也将为四川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指明新方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艰巨繁重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任务,四川民族地区面对多重困难和挑战,攻坚克难人文情怀的定义、砥砺奋进,用一串串坚实的数据、一条条通畅的道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交出了满意答卷。
2020四川的历史人文景观,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要为全体中国人民的2020年写一句评语,想必最恰当的莫过于习主席新年贺词中的那句话——“每个人都了不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收官之年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必须跨越的关口之一。
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这几年,这些地区精准施策,拥抱机遇,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通过基础补短、产业发展、教育引导等众多举措,全面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截至2019年底,涉藏地区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25.12万人下降到2422人,贫困发生率由13.3%下降到0.1%,比全国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了涉藏地区人民千百年来的夙愿。
“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2020年11月17日,村民吉好也求高兴地说。
就在这一天,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回顾这些实践,在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的情况下,四川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同时,成就中也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
这场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党领导的坚强有力,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020年12月31日12时,期待已久的汶马高速实现通车。汶马高速自2015年6月全面开工以来,经过5年半正式建成。汶马高速的通车结束了阿坝州州府马尔康与成都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加入了成都3.5小时经济圈,实现了四川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与成都全部通高速公路。
四川民族地区正在形成航空、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2018年12月31日早上8点30分,经过4年多建设,长达135公里的雅康高速全线通车(四川雅安至康定)。作为甘孜州首条高速公路,与蜿蜒曲折的国道相比,它将成都至康定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7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
2019年9月,一架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的川航班机在甘孜格萨尔机场徐徐降落,标志着甘孜格萨尔机场正式通航,也标志着甘孜州空中交通“金三角”全面建成。格萨尔机场的落成结束了甘孜北部地区无通航机场的历史,使甘孜北部与成都平原直线连接,为两地搭建起空中走廊,为民族经济发展架起了空中金桥。
2020年11月8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正式开工。川藏铁路连接四川成都和拉萨四川的历史人文景观,是继青藏铁路后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大动脉,全线建成通车后从成都到拉萨的铁路通行时间将从36小时缩短到12小时左右。雅安至林芝段是川藏铁路的难中之难、险中之险,重中之重,其建设难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无论是如毛细血管般的通村公路,还是纵横贯穿的交通大动脉,都折射出近年来四川民族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
时隔11年,朗加佳姆仍然记得入校时的一个小细节,引领他们去寝室的老师声音非常温柔,时不时提醒“要注意台阶哦”。“我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政策,进入这么棒的学校人文情怀的定义,还拥有了这么多好老师。”
朗加佳姆出生甘孜州丹巴县,高考这一年,四川省恰好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报读了中和职中会计专业。毕业后,朗加佳姆到甘孜州康定城区的康巴情歌大酒店工作。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涉藏地区启动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2014年扩大到大小凉山彝区。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组织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职业学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
十多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20.73亿元用于“9+3”免费教育计划,内地先后有100余所中职学校承担该任务,累计招收涉藏地区学生5万余人和大小凉山彝区学生近3万人。惠及的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中,来自偏远、贫困的农牧民家庭子女占90%以上。
越来越多的“朗加佳姆”受益于国家教育政策,这些政策不仅改变了他们自己的人生,还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将不用再面临辍学的困境。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地,但现在草长灌木高。通过不断探索、试验和研究,若尔盖县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区高寒沙地的流动沙地治理、半固定沙地治理、固定沙地治理、露沙地治理等模式。
四川民族地区是长江、黄河的流经地,是我国生态屏障、生态涵养地的重要区域之一。四川民族地区面临着既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要加快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四川民族地区突出生态屏障战略地位,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全面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恢复、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
同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体系,切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规范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四川民族地区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开局之年,这样一份漂亮扎实的“答卷”为四川民族地区抢抓机遇、开好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四川民族地区将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四川省委决策部署四川的历史人文景观,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乘风破浪,踏过黄沙海洋;披荆斩棘,走过万水千山。每一位了不起的四川民族地区儿女,将接续绘制新蓝图,以奋斗者的姿态,笃定前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