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光明日报和北京市委社工委共同主办的“大型纪录片《社会时代》观众座谈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由光明日报和北京市委社工委共同主办的“大型纪录片《社会时代》观众座谈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认为,《社会时代》以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以宏阔的视野、严谨的态度,从城市发展、基层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特殊群体服务和完善基层自治等视角,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现了政府、市场、社会等不同组织对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探索,对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本报今天刊发与会代表和专家的发言摘要,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大型纪录片《社会时代》于9月22日至10月7日陆续在北京电视台以及多家视频网站同步播出。这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电视台、17创意机构历经三年联合打造的力作,是奉献给社会时代、奉献给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礼物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在本片中,我担任总策划,是总撰稿之一,也是主题歌词作者。作为主创者、社会建设亲历者,谈几点体会:
(一)关于片名。我们已进入社会全球化时代。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把建设“福利国家”当作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美国开始实施“伟大社会计划”。20世纪90年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南美洲,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到了21世纪初,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之后,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和谐,被列入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从而,社会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当紧跟这个时代,把握、建设和反映这个时代,故取名《社会时代》。
(二)关于创作源泉。社会时代的到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社会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社会全球化。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社会发展还很不适应,已经到了需要社会加快发展、改革的新阶段。特别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北京、上海、广东,有更强的紧迫感,相继成立了社会建设工作机构。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经验。这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很好地总结。作为首都北京,尤其有责任、有义务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探索思路、走在前列。
(三)关于切入点。社会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城市化、流动性、社会化、信息化。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到2013年底四川的文化有什么,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性城市群,具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就有13个。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国家的行列。快速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繁荣发展,也带来了“大城市病”。《社会时代》选择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社工、志愿者、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六个切入点,全面展现社会建设的多彩世界和丰富内容。
(四)关于表现方式。《社会时代》是大写意、小纪实。社会时代是全社会共同建设的时代,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公众,都在为社会的发展、改革、治理作贡献。《社会时代》将镜头面向社会、对准公众,讲的是社会故事,反映的是时代声音。在每集30分钟的时间里,一般都要讲三四个典型故事,出现若干普通人物。以纪实为主反映现实、表现时代,以评论为辅深化主题、拓展思路。全片共六集,分别是:《城市化》《幸福圈》《活力源》《社工情》《公益行》《和谐梦》。每集最后在主题歌《手拉手》中结束:一个人向前走,两个人手拉手,三个人是一家。社会是我们大家的家,手拉手向前走,走向我们温暖的家……将自强、创新、互助、和谐的主题烘托出来。主题歌诚邀七位“中国好声音”学员公益演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
《社会时代》视角开阔,资料详实,内容丰富,采取现实记录、现场访谈、专家点评等形式,趣味性强、知识性强、可视性强,对观众全面了解城市化很有裨益。
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化,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北京的城市化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3年底已达到8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对于北京而言,城市化应该有新的内涵,要注重首都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与功能定位的结合,大力发展与“四个中心”相适应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会议会展等高端服务业,积极提升金融、信息服务等高辐射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休闲等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构建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创造高品质的就业岗位。(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作为纪录片的参与者和观众,看完片子感受颇多。纪录片以六个主题故事反映了北京社会发展中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工队伍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真实地反映了街乡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社区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令人敬佩。
纪录片反映的不是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全部内容,但通过细小、细微的片段,让普通观众直接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和工作人员,通过辛勤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像片子主题曲中唱的:“手拉手、向前走,走向我们温暖的家。”希望全体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手拉手四川的文化有什么、往前走,为更好地生活而共同努力。(北京市朝阳区朝外街道原工委武清林)
作为一个80后社区工作者、大学生社工,在观看片子时我被它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找到了我们新一代社工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寻找到了追求和坚守的目标。
曾经有人问我们,年纪轻轻的在社区做什么?一个大学生就挣这么点儿工资,图什么?我也曾动摇过,也曾想离开过,但是就是因为有许多像片子里那样无私奉献的社区工作者,才让我不舍离开。片子里展示的社区规范化建设、一刻钟服务圈、居家服务、小饭桌、社区青年汇、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不仅反映了社会工作的,而且还反映了近十年来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宣传了我们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正能量。(北京市丰台区时代风帆楼宇工作站站长韩青)
用这样一个方式记录我们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是非常有价值的。这部片子从生活的角度记录民族的历史,改变了我们对历史描述的一种方式,这两点是值得肯定的。我是教书的,书生意气比较重,总是希望政府做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总是希望媒体在引领社会变革当中,胆子大一点儿,勇气大一点儿,言论尖锐一些。但这只是我们书生的想法,实际上操作起来有很多难度。反过来想,我们能够到这一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在这样的阶段,有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孟营)
《社会时代》就像开启了一场大戏,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公民个人各担角色,爱心、善行、公德、包容情感交织,浓缩了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发展,用崭新的视角剖析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社会变革,体现出制作者的社会情怀、专业精神、时代担当。
《社会时代》从社会的角度看待社会。无论你是何种身份,在看待社会和面对社会问题时,都会转换成同一个角度——社会角度。这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对惯性的超越。(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长、部长谢莹)
纪录片《社会时代》,以全景式、分主题的手法,勾勒了北京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结构变迁加速、人口频繁流动背景下的真实面貌,以及面对“北漂”“蚁族”“大城市病”及老龄化等现实社会问题,北京市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构建社区青年汇、“一刻钟服务圈”等基层服务平台,孵化、培育民间公益组织,倡导志愿服务、并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实际举措。
片子的感人之处,还在于其对基层的关注,通过鲜活个体的视角,展现出北京市党政部门多方了解群众愿望、群众疾苦,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的努力。片中介绍的社区青年汇,就是北京团市委近年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青少年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探索与实践。现在,北京共青团组织已建立了500余家社区青年汇,配备了700多名青年汇专职社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综合性青少年社会工作网络,建立起培训、进修、考核、评价、激励等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常宇)
纪录片《社会时代》在北京电视台最受欢迎的纪实频道播出,主要是片子制作精良,制作人员的精细程度和认真程度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社会时代》反映了我们发展过程当中如何解决社会矛盾,人民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如何彰显个性,如何体现人与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关系,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淀和弘扬。片子列举了很多实例,也使用了很多手段不断强化这个主旨。北京广播网络电视台做了一个专题,开辟了几个板块,希望通过网络电视台和电视播出相结合的模式,作为国庆期间重要片子,打造国庆节的亮点,让片子的播出更有社会实效。(北京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高謞)
这部片子真实,接地气。作为社会领域的建设者、参与者、工作者,我深感自豪,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社会建设工作前途光明,道路宽广。
片子里面所展现的好人好事,应该多发现一些,多宣传一些,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我们需要这种正能量的榜样。(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斌)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北京市社会工委新授予的枢纽型组织。在这个平台上,聚集了80多家活跃的中关村协会,覆盖的会员大概15000多家,专职工作人员有几百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的群体。枢纽型组织的建设,的确是有特色的一种形式。现在我们这个联合会,除了组织各种活动之外,作为枢纽型组织,还将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政社对接、政企对接的责任。
在中关村从事协会工作的企业家和工作者有着强烈的主人感和受到社会尊重的幸福感,我们已经成为中关村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者、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组织者、政府服务企业的合作者。看完片子,这种感受更强。(北京市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王小兰)
第一,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契合的纪录片,大手笔、广视角。所谓思想性,首先信息量大,北京市社工委成立这几年来,有很多理论成果,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再现,成为社会的共识。所谓艺术性,片子观赏性非常强,画面精美、鲜活,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主题曲时代感、时尚性强。
第二,纵深感和时代感的有机结合。纵深感,通过这个片子看到了社会建设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有哪些困惑,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时代感,片子里反映了当今社会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不同角色的人都能看明白。
第三,小人物和大时代的相互映衬。片子对准了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以及不被社会所理解,都真实地得以展示。通过一个个小人物,反映了整个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建设发展的阶段性困境,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北京市西城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主任艾丽)
纪录片《社会时代》叙事表达“活”,体现在小大结合,从凡人小事入手,展示了流动人口融入、社区服务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社区工作、社会组织等工作成果,反映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发展脉络,宣传了默默无闻的社区工作者和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引领者,唤起了公众对社会建设的理解、认同、关注和支持。“活”体现在叙议结合。通过领导和专家点评,分析社会建设发展形势,探讨社会治理问题,传递了许多先进的思想、理念、方法。“活”体现在远近结合。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历程,回顾了2007年12月以来在市委社会工委带领下,北京市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探索和大胆实践,给我们这些社会建设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此外,选题寓意“高”,这是国内首部以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传播推广“巧”,纪录片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臻于完美。(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张永新)
纪录片既反映了当前社会现状,又多层次研究了未来社会治理体系的方式和方向。一、历史纵深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信息量大。这部片子从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开始讲述,一直到全面开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最后到中国梦,社会容量大。二、平凡人物,身边事件,汇集点多。三、引发人们对社会治理方法和方向的思考。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四、增强了我们参与社会建设的动力和信心。叶青大厦党委是北京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组织,在持续进行党建和楼宇工作的创新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必须要坚持为群众服务,把为群众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尊重全社会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诉求,这才是社会建设追求的目标。(北京市叶青大厦党委于峰)
人文情:这部片子自始至终在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一种社工的人文情怀。我也在大学教书,对社工训练最基本的一个价值观就是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部片子对于社工来讲,是没有抵抗力的,很感动。视野宽:这部片子的制作水平很高,中间的点评,学术视野宽,站得很高,能够把现代社会建设的历史的、文化的、政策的,包括国际的背景做了一个很好的交代。接地气:近年来,好像还没有看到一部片子能够如此大量地宣传社会组织,宣传社会服务。动力足:这部片子对社工和社会组织来讲,很受鼓舞。(北京市海淀区超越青少年社会工作事务所负责人席小华)
片子的推出对我们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种致敬、一种鼓舞。贯穿纪录片的一条主线就是“改变”。围绕城市化流动性、社会性、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停地探索,不停地改变。一是一些人的命运改变了。二是我们的职业面貌改变了。三是行业前景改变了。四是政府、社会、市场运行规则改变了。(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工委陈婷婷)
我也是片子里说的第一批招聘的社区工作者。看到片子里的那些场景,让我想起了十多年社区工作经历的酸甜苦辣。片子真实感人,社区工作者看完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实实在在地反映了这十多年的变化。看这部片子,再次激发了我干好社区工作的与热情。另外,对于社区如何依托社会组织,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车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吕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