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年,西汉时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太初历》中,首次把正月作为岁首
公元前104年,西汉时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太初历》中,首次把正月作为岁首。从此,在延续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春节成为中国人迎接新年、迎接春天最重要的节日。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除夕全家围坐守岁,正月初一吃汤圆,元宵节上街赏花灯……中国人的春节,充满了仪式感。这些仪式背后,寄托的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阖家团圆的美好期望。
“小时候我们最盼望过年了!”在我们的印象中小时候过春节就意味着有好吃的、有新衣穿、有压岁钱四川有什么风俗作文、还可以放爆竹、走亲戚,福利多多。
“春节的氛围,基本上从杀年猪、备年货的时候就开始酝酿。”大部分人家从冬至后就开始准备杀年猪,慰藉一年的辛苦。腌制好的腊肉香肠,还可以吃上大半年。
吃年饭四川元素,往往从腊月二十七就正式开始。这是中国人春节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外打拼的人再忙也要尽量赶回去,只为了与家人团聚吃年饭。年饭上除了吃,重要的仪式还有祭祖:开饭前四川有什么风俗作文,先祭祀天地祖先,感谢上苍庇佑的同时,遥寄对祖先的思念四川有什么风俗作文。有意思的是,年饭绝不能吃光,一定要留有节余四川元素,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前一两天,还要贴春联、换桃符。过去的春联全靠手写,字写得好的在这时往往露一手书法,写不好的也会大方包红包找人写春联,这点钱就是尊重知识的“文脉费”。
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除夕守岁的民俗。守岁,就是指除夕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它的背后有两层含义:年长者守岁寓意珍爱光阴,年轻人守岁则是为父母祈福延寿。这个习俗从汉代一直延续至今。在央视春晚兴起之前,家家户户便升起热腾腾的火炉,一家人围炉闲话家常,气氛祥和。这天晚上,家家户户还会把庭院打扫干净,因为初一不能扫地,否则把柴扫出去,也就把“财”扫跑了。小孩子们从除夕夜开始收到压岁钱,而熬夜到零点,还能等到热闹的烟花爆竹。
从大年初一开始,过年的喜庆氛围就一路奔腾,延续到大年十五。在四川,无论是相对富庶的成都地区四川有什么文化风俗,还是广袤山乡,几乎都有吃元宵、耍龙灯、看花灯等习俗。
在传统习俗中,一碗汤圆,象征的是生活的圆满,甜甜美美正月初一这天,早餐一般是汤圆或挂面,“吃挂面就寓意着财源广进。”而在四川的大邑、邛崃等地,初一早上还流行吃红豆粽子,寓意生活红红火火。
从正月初二开始,“走人户”就成了春节期间人们最重要的任务。在城市,人们“走人户”往往只需带点糖果、糕点和酒四川有什么风俗作文,农村还要备上成双的挂面,或者割一块两斤重的肉一起上门,送上“好事成双”的祝福。
吃饱喝足,穿上簇新衣裳的人们,就可以赶庙会看耍龙、踩高跷等各种活动了。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两千年来在中国各地生生不息。在农村,送春牛的人也从正月初一这天开始走村串户。他们会带上模刻版的春牛挨家挨户上门。送春牛的意思是劝导农民过了春节以后就要开始农耕,不能误了农时。他们会在送春牛时送上吉祥的话语。当然四川有什么文化风俗,主人家也会给一点钱,讨个好彩头。
自贡赏灯的习俗早在唐宋年间就有,明清时期渐渐发展为各种会节,清代中叶,“狮灯场市”“灯杆节”等灯会已有记载。黄德春说,1964年,自贡灯会开始举行,渐渐吸引了广大四川人前往观看。近年,自贡灯会还走向世界各地。
在成都,春节的民俗还有到成都武侯祠“游喜神方”。自古以来,武侯祠恰好在成都南郊,位于喜神在“南方”这一吉祥方位,于是渐渐被蜀地百姓视为游喜神之地。自从1998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全国率先恢复“游喜神方”的民俗后,它已经成为武侯祠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
作为第一个把正月作为岁首,从此恒定了春节的人,落下闳在家乡阆中被民众世代纪念。纪念落下闳的“春节老人赐福”活动,也成为四川阆中独具特色的民俗。
当地还保持了独特的“春节老人赐福”习俗:春节期间请身体健康、面容慈善的老人身着红色吉庆古装扮成春节老人,在阆中古城迎着鞭炮和锣鼓声,给人们作揖拜年、发放红包。
相传公元815年,元稹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初到任时四川元素,这里地僻人稀,蛇虫当道。元稹励精图治,清正廉洁,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3年后他调任河南四川元素,离任当天恰逢正月初九,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凤凰山送别、依依不舍。从此,达州留下“元九”登高的传统习俗。到后来,元九登高便成为人们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的独特方式。李永晖说,当地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因此人们在这一天都要登高朝拜。不管哪一种缘由,都令登高成为四川春节民俗中最健康的一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说,人日,原本是传说女娲创世时,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为人类的生日。人日和杜甫扯上关系,不得不提高适。当年杜甫流寓成都,高适恰巧也在蜀州任刺史,经常资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正月初七这天题诗赠杜甫,以表对朋友的思念——“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大约从宋始,文人墨客开始兴起在人日这天拜祭诗圣杜甫的习俗。”明清时期,这一祭拜活动流传更广四川有什么文化风俗。到了清代,人日祭杜已成为成都的一大风俗。
来源:奔跑吧四川中医药、川报观察,凤凰网四川(本文用于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