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俗介绍四川为什么失足女多

  • 2023-10-08
  • John Dowson

  中国人民大学最早打来贺电

四川民俗介绍四川为什么失足女多

  中国人民大学最早打来贺电。作为此前长期排名全国第一、去年与川大并列第一的兄弟单位,今年3月傅其林专门前去取经。这一次,对方提出近期来川交流互鉴。

  傅其林说,川大在2016年挤进前三、2017年并列第一、2018年独占鳌头,“学术界评价,国家社科‘第一集团’日趋稳定,而川大已稳居其中”。

  川大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赵星植,今年第一次拿到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经历过去年的申报失败,他深知其中不易。“在社会科学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唯一的国家级项目。”他告诉记者,申报立项,就要面对全国范围内顶尖高手之间的“惨烈”竞争。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受理有效申报29677项,成功立项率15.2%;在竞争更激烈的年度重点项目中,2481个申报项目仅有358个获批立项。

  深度贫困的结构性分布与高质量退出研究、庭审实质化改革实证研究、文化创意的价值管理研究、新中国西南地区的铁路交通与城市发展研究……梳理名单上的项目,傅其林语速变快,激动起来:68个研究项目包括11个重点项目、28个一般项目、24个项青年项目和5个西部项目四川为什么失足女多,“重点项目也位居全国第一,比去年多7个,含金量更高”。68个研究项目涵盖理论经济、法学、管理学、中国历史等20个学科,“传统优势学科继续强势,一些原来的冷门学科也多点开花,整体实力更突出”。

  川大校长助理、商学院院长徐玖平更深入地分析说,文史哲,致力源头创新,获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6项、青年项目15项、西部项目5项;经管法,聚焦重大需求,获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6项;西部边疆中心,引领边疆安全研究,获重点项目2项、青年项目3项。“川大文史哲、经管法、边疆安全三大集团学科力量雄厚、交叉优势突出,近三年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上有所表现是应该的”。

  此次川大校内有15个单位获得立项,历史文化学院斩获13项,排名第一。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认为,立项犹如一个“标尺”,“得到国家层面的学术认同,彰显了一所学校的人文社科总体实力、科研储备、潜在能量,以及我们的策划能力”。

  四川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黄兵说,在社会科学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就是国内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立项数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学者、一个高校、一个地方学科建设水平与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川大学者的实力,显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四川省社科联罗仲平看来,在承担国家项目的过程中,本地学者的学术水平与队伍素质也将得到高质量的锻炼。以川大为头雁,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社会科学正在加快构建,今年全省各高校、科研院所成功申报立项200余项,位居西部第一和全国第一方阵,“四川社会科学日益繁花似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似锦繁花离不开土壤的馈赠,学术根脉延传,领军人才辈出。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川大的人文社科始终立于强者之林。

  “85后”年轻学者励轩首次申报,便顺利斩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励轩两年前才到川大工作,此前从事边疆民族学研究的他,真正来了才发现这里有“比想象中更深厚的土壤”。“做学术的人最怕孤独,我只身来到川大,却从未感到孤独。”除了云集于此的同辈学者,学校为他安排的博士后导师石硕教授堪称学界泰斗。“短短两年,我受益匪浅”。

  川大人文社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建校开始,文史一直占优势力量,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尊经书院和四川高等学堂。

  这里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徐中舒、缪钺,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经学大家廖平、蒙文通,龙学泰斗杨明照等学术大师。今天有向熹、罗志田、项楚、曹顺庆、查涛、徐泽水、霍巍等“杰出教授”“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领衔一方;有迄今收集汉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和断代文章最全的《全宋文》,世界第一部《甲骨文字典》,被誉为川版“四库全书”的《巴蜀全书》等一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

  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川大获得16个A类学科,文科占了5个。“这是中国高校学科最具公信力的排行榜啊!”傅其林说起来一脸骄傲。

  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川大的人文社科始终立于强者之林。而进入新时代的川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仍在进一步厚植这片土壤。

  2017年,四川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围绕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了专题部署,并将5个人文社科学科(群)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及超前部署学科序列。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地,是国家思想文化的高地,繁荣发展人文社科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学校121年来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3月,学校王建国牵头组织召开了4次人文社科繁荣发展调研座谈会,和相关处室、涉及学院、专家一起,为人文社科发展把脉开方。

  作为川大“土生土长”的“长江学者”,霍巍深感历任校领导对人文社科从不轻视,即使在今天文理工医的格局下四川民俗介绍,也提出“文优—理进—工改—医强”的发展路径,川大有底气在人文社科领域独树一帜。“川大地处中国西南,涉及边疆、民族、宗教、国安等带有区域性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是我们的优势。”霍巍分析,比如历史学院抓住区域历史与边疆学的重点,文新学院抓住文化传播与中华各民族文化认同来开展科研,这些科研课题都彰显了川大特色。

  傅其林透露,学校正在量身制定人文社科繁荣振兴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这只是开始,相信未来会产生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川大风格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要把人文社科干扎实,最关键是人才。求贤若渴的诚意和科学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让每一粒种子能在广阔的平台上生根、发芽。

  同励轩不一样,杨永忠来到川大以前,已是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贸系主任——一个成熟而日渐知名的学者。2010年,他作为“学科带头人”被引进而来,川大许他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里,他在国内率先发起了对创意管理学的系统探索,成立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开设国内首个创意管理学博士点,成了这门学科的开创者与引路人,“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创意管理成都学派正在形成”。

  让杨永忠动心的,还有川大求贤若渴的诚意。“从第一次接触到办好所有手续入职,花了不到三个月。”无论是工资待遇四川民俗介绍、经费支持还是住房保障,都让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这里。

  “要把人文社科干扎实,最关键就是人才。”校长李言荣曾以农民耕种收获来比喻,如果春天夏天都没做好,秋天就没有收成,抓人才就是如此。

  川大延承了学校百余年来将科学前沿的海外力量和本土大师结合的办学传统,做大做强高端人才队伍。放眼全球海纳英才,启动实施“海纳人才工程”;关心优秀后备人才,打造人才成长“高速路”。

  徐玖平介绍,学校实施了文科百人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人物培训工程,积极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引领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辐射带动教师投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此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外国语学院获得了7项,排名第三,院长段峰自称“创了历史记录”。“作为全校教学任务最重的教师群体,科研是我们的弱项,从学校到学院,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助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而学院8年前就开始年终绩效向科研倾斜四川民俗介绍,“我们为老师强化一个意识,科研和教学必须两手抓,不能厚此薄彼。”

  1986年出生的赵星植,戴着金边大框眼镜,打扮时髦。他致力于冷门课题——皮尔斯符号学的研究,其《皮尔斯学术手稿中的关键概念整理与研究》课题,获得此次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赵星植的经历有点“随性”。从南京理工大学英文系考入川大新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然后发现兴趣在理论研究,于是换学科去攻读符号学博士;最后留在外语学院英文系,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我在川大学习、生活快10年了,打心眼里感激川大让我可以在跨学科研究领域发挥长处。”

  每周五下午四川为什么失足女多,川大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们自发组织“语言研究沙龙”。赵星植常去参与活动,“这种学术氛围让年轻老师成长得很快,视野非常开阔”。

  社科科研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长期布局。川大为学者成长提供充足的养料、适宜的环境,更在职称评审、人才评价机制上创新突破。

  在川大工作20余年,赵媛第三次拿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到这次的重点项目,显示出更深入的研究层次、更成熟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学者成长的过程,川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赵媛告诉记者,她从事的图书馆学与法学交叉领域研究并不算一门显学,但学校同样支持出国访学、支持申报项目,让她得以埋头钻研多年,直至学术前沿。

  在文学与新闻学院,刚工作两年的辅导员周文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校的鼓励与帮助十分关键。撰写申报书时,学校安排专家问诊把关并指导修改,提高申报成功率。即使申报失败,学校也会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以备来年‘再战’。”

  历史文化学院青年教师杜战伟的《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发掘报告》,首次申报就获得立项,当初要不是学院充分动员,他自称没有“胆量”。“两位专家帮我选题、审题、改题,这个过程就是一次科研,让我对自己的科研题目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商学院还建立了专家评审制度,在教师形成申请书初稿后,即组织三名以上承担过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专家教授,集中指导,现场修改,完善申请书,提高立项机率。同时,参照学校政策四川为什么失足女多,为有培育潜质的申报项目,追加配套经费5000-10000元/项。

  “从去年开始,学校把培育基金从5000涨到了1万元,申报即使没有获得立项,也会获得1万元。”傅其林介绍,在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川大收到360余份申请,较往年明显增加,而经过专家的把关指导,申报成功率也明显提升。

  好几年了,外国语学院没有一人评上教授,问题就在于科研指标达不到。院长段峰说,过去的职称评审,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样样抓齐了才能评上教授、副教授。去年开始,学校采取新的评职称标准,推出了“突出贡献”的充分条件。评教授,有一项教育部的课题或一项国家社科的课题就可以申请,这大大激励了老师们做科研。

  “社科科研必须脚踏实地、长期布局,悉心培育和耕耘。”令霍巍欣慰的是,川大尊重人文社科学科规律,提出在管理理念、引导培育上重视分类评价,激励老师以做学术为荣。

  “我们更愿意看到,社会科学研究在全省百花齐放。”四川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黄兵介绍,近年来,省级层面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启动了从省社科规划项目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梯培育计划,鼓励学者积极申报省级项目,并从中发掘培育了多个国家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