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些民间艺术四川的历史真实来历

  • 2023-10-07
  • John Dowson

  说起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命名的地方志巨著《华阳国志》,您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在成都市民中,更是有口皆碑

四川有哪些民间艺术四川的历史真实来历

  说起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命名的地方志巨著《华阳国志》,您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在成都市民中,更是有口皆碑。而这部巨著的作者,您熟悉吗?他就是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之一,同为成都“市民”的常璩。

  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约生于公元291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史学家、地理学家四川有哪些民间艺术。常璩所撰《华阳国志》记载了四川、云南、贵州全境以及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的史实,记述时间远起于天地开辟之初,近止于东晋永和三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著作。

  四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巨匠灿若星辰。特别是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的家、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闪烁着四川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6月5日,经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最终确定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10位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

  “方志鼻祖,蜀史功臣。”近日,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舒大刚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评价,常璩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四川重要的历史名人,其撰写的《华阳国志》是后人了解巴蜀历史、走进巴蜀文化的必读物。

  “研究历史,一是看正史,一是看方志。”舒大刚说,司马迁的《史记》是正史的鼻祖,而常璩的《华阳国志》是方志的鼻祖四川的历史真实来历,“可以说,常璩和司马迁分别代表了中国两书派别,常璩算是地方志的‘领头人’。”

  西晋末年(公元291年左右)四川的历史真实来历,常璩出生于蜀地崇州。常氏一族为蜀中大族、文化世家,常璩叔祖父常宽是崇州当地大儒。受到家族的影响,他自小勤奋好学,少年时即以广博才学名闻蜀中。长大之后,常璩顺利进入成汉政权,先被拜为史官,后升为散骑常侍,参与决策,掌理文书,传达诏令。也是在这个时期,常璩利用工作之便,阅读了大量政府藏书,并储备下大量的史料信息,为著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成汉末期,东晋大将桓温率兵伐蜀,常璩从国家统一、百姓安康角度出发,力劝成汉政权投降。东晋统一巴蜀后,常璩随桓温到达建康(今南京),入秘阁,掌著作。东晋士族集团对来自蜀中的降部并不重视,受到冷落的常璩转而专注修史。在建康,常璩积平生所学,花了六年时间,在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期间,撰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首次完整记叙了西南地区从远古到东晋的山川地理、人文风物,是寻根古巴蜀文明最详实、最全面的史料。

  《华阳国志》自成书以来四川的历史真实来历,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徐广的《晋记》、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四川的历史真实来历、刘昭的《续汉志注》、李膺的《益州记》、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唐初修的《晋书》以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都大量取材于《华阳国志》。

  舒大刚认为,常璩的《华阳国志》严谨而有水准,纠正了当时的人们对古蜀的偏见,展示了巴蜀大地的历史文化。比如西汉时期文翁兴学,班固《汉书》赞其“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而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史记》却并无记载,常璩则在《华阳国志》中作了详细记录,“展示巴蜀大地的历史厚度,堪称四川最早的历史文化名片。”

  今天的成都石室中学发源于文翁创建的石室,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令每一位成都市民引以为傲。文翁办学不同于私塾,而是地方官学,开创全国之先河。自此巴蜀追迹中原,成为出人才、出文学的地方。《华阳国志》评价“蜀学比于齐鲁”,使得文翁化蜀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传承“历史文化名片”,对巴蜀史绩、成都文脉予以记录发扬,常璩居功至伟,值得获颁成都“杰出市民”勋章一枚。

  “秉笔直书四川的历史真实来历、敢于创新,常璩至今值得我们尊崇。”舒大刚介绍,常璩的《华阳国志》综合继承了西汉以来八家“蜀纪”、历朝“正史”以及其他地方文献,完整构建了北起汉中(今属陕西)、南到南中(今属云南)、东到湘西鄂西、西际康藏甘青的广袤区域内,上起远古、下迄晋室的地理人文历史体系,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提供了重要史料。

  常璩创立了体制完备、内容丰富、记事生动的方志体裁,他将历史、地理、人物等综合在一部书中,明显区别于传统方志只偏重于记载某一地区的特点。“这种区别四川有哪些民间艺术,正是常璩《华阳国志》在中国方志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华阳国志》能成为方志之鼻祖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