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明朝四川地图全图、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明朝四川地图全图、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明朝四川地图全图、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明朝四川地图全图,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四)川西北高原地区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位居中国首位。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已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 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132种,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的储量居中国第一位,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世界第三。
四川地处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1351.58万公顷,生长有许多珍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1/5 生长在四川。
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247种,占全国的45%以上,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39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3个县和保护区内。
四川拥有举世闻名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四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兴文石林、海螺沟、蜀南竹海等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森林公园2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四川位于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日照: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北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6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5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气温: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度,比同纬度地区高1度。一月平均气温3-8度,盆南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度-19度;七月平均气温24度-28度,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度-19度,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四季分明:春季气温10度-21.9度,长约3个月;夏季气温≥22度,长3个多月;秋季气温10度-21.9度,长2.5个月;冬季气温<10度,长3.5个月。全年日平均气温≥10度的积温4200度-6100度,无霜期280-300天。
川西北高原年平均气温<12°C;一月平均气温-12度到4度左右;四月平均气温0度-10度;七月平均气温10度-22度;十月平均气温0-14度左右。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可分3期:寒期候温≤0度,冷期候温1.1度-9.9度,温凉期候温≥10度。全年日平均气温≥10度积温在2000度以下。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8度-22度。一月平均气温2-14度,德昌以南谷地8度-12度明朝四川地图全图,为全省冬季最暖地区;四月平均气温8度-24度;七月平均气温15度-26度;十月平均气温10度-20度。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两季。全年日平均气温≥8度,积温德昌以南河谷>4500度,以北锐减至2000度。
降水量: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10%,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40-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内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上。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是四川分布面积最广的土壤之一。
盆地四周的山地、盆地内沿江两岸及川西平原的阶地和丘陵上,分布着黄壤。一般海拔1000-1200米。它是石灰岩、砂岩、页岩四川人的风俗有哪些、变质岩和第四纪砾石,在中带四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发育而成。有明显的富铝化和黄化过程,胶体硅铝率2.1-3.1。黄壤自然肥力较高,但粘性重,酸性强。在盆地的山地中,还分布有黄棕壤与黄褐土。
川西南山地河谷遍布红壤及黄红壤,主要在安宁河、金沙江、雅砻江谷坡阶地以及湖盆台地,海拔1100-1800米。甘孜州局部地区的红壤可达海拔2100米以上。红壤的母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泥岩和第四纪老沉积物,在长期干湿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化而成。胶体硅铝率1.33-2.33,酸至微酸性,粘性重,瘦硬,严重缺磷,土壤肥力低。
川西北高山分布着大量的森林土草甸土,主要有高山草甸土,分布在高山林线%,微酸至中性,有腐殖化和草甸化,海拔低处可开垦成农地,高处是天然牧场。
高山寒漠土,分布于高原及高山顶,海拔4700-5000米,雪线以下,高山草甸土以上。岩石遭受物理风化为主,成土作用弱,常为多棱角状碎石。沿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河谷两侧尚分布有棕壤、暗棕壤、褐土等。
暗棕壤,分布在山原中上部,海拔2800-3000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铁的游离度低,胶体硅铝率2.4-4.1,弱酸至酸性,盐基饱和度大于60%。 棕壤,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处。酸或弱酸性,胶体硅铝率2.7-3.3,盐基饱和度不饱和至饱和,腐殖质4-7%,自然肥力高。
褐土,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处。以黄土母质发育而成,表层为无至弱石灰反应,下层在50-70厘米处有钙积层,PH值7.5-8.0。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地区。是寒冷潮湿条件下,沼泽草甸植物在山原洼地和河谷洼地所形成。其表层为草根层,下部为矿物质潜育层。有机质含量5-25%,氮和磷的含量也高,形成特有的泥炭层。
四川省地处水热充沛的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很丰富,有许多珍稀四川人一般是什么族、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全省有高等植物近万种,约占全国种类的1/3,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苔藓植物500余种;维管束植物230余科、1620余属;蕨类植物708种;裸子植物100余种(含变种);被子植物8500余种;松、杉、柏类植物87种居全国之首。在全国38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中,四川分布有74种,其中国家一级3种、二级32种、39种,分别占全国各级重点保护植物种数的37.5%、20%和18%。有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4600多种,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芳香及芳香类植物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野生果类植物达100多种,以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居全国之首,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菌类资源在全国最为丰富,野生菌类资源达1291种,占全国的95%。全省森林覆盖率30.27%,森林面积居全国第四,活立木蓄积16.35亿立方米,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二。
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246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3%。其中兽类217种,鸟类625种,爬行类84种,两栖类90种,鱼类23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6种,其中一级保护30种、占全国的30.9%,二级保护112种、占全国的47.1%。有省重点保护动物77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普查,四川省野外的大熊猫数量为1206只,占全国76%,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经济动物种类占50%以上,其中毛皮、革、羽用动物200余种,药用动物340余种。雉类资源极为丰富,素有雉类的乐园之称,雉科鸟类达20种,占全国雉科总数的40%,有许多为珍稀濒危雉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雉鹑、四川山鹧鹑和绿尾虹雉等。
四川省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已发现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132种,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4种,有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其中:钛矿、钒矿、硫铁矿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明朝四川地图全图,以钒、钛具有世界意义,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锂矿、芒硝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5种居全国第三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矿产资源的特点:一是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个区,并各具特色。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其他矿产也很丰富,组合配套好,是我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区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我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区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二是以中、低位的贫矿为主,富矿少,多数矿床易采,选矿性好。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三是共生、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效益高。如攀西的钒钛磁铁矿为铁、钒、钛共生,川南的煤矿为煤、硫共生,川西北的锂矿为锂、铍共生。四是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和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
四川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居于全国前列。四川省水资源总量共计约为3489.7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2547.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3%;上游入境水942.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7%。还有地下水资源量546.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15亿立方米。境内遍布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个、冰川约200余条,并有一定面积的沼泽,多分布于川西北和川西南,湖泊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加上沼泽蓄水量,共计约35亿立方米。 四川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但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6~10月,洪旱灾害时有发生;河道迂回曲折,有利于农业灌溉。
2006年省外迁入人口184095人,迁往省外人口215577人。迁往省外比省外迁入多31482人,总体看四川人口呈外流趋势。2006年全省农业人口66517398人,占总人口的76.26%,比上年增加233481人。非农业人口20707826人,占总人口的23.74%,比上年增加570298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2005年增加0.44个百分点。
2006年全省共出生865743人,出生率为1.00%,出生人口比2005年增加14217人,出生率上升0.01个百分点。出生人口中男性458862人,女性406881人,出生性别比为112.8:100。2006年全省共死亡409284人,死亡率0.47%,死亡人口比2005年减少72427人,死亡率下降0.09个百分点。出生死亡相抵,自然增长456459人,自然增长率0.53%,自然增长人口比2005年增加86644人,自然增长率上升0.10个百分点。
四川居体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此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白族、布依族、傣族、苗族、土家族。四川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藏族居住在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等高原地区;羌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2005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年末人口653.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7.5%;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62.9%。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6亿元,增长14%。
2006年,全省高等教育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加强学生能力建设,推动高校全面建设。四川省普通高考首次自主命题取得成功。全省普通高考报名52.8万人,比2005年增加6.8万人,录取新生27.3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86.06万人,在读研究生5.61万人。组织学历教育考试和各类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27次,考试总规模达102万多人,其中非学历教育考试报考67万人。新增自学考试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3个。
2006年,继续加强学位管理和重点学科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教育创新活动。开展硕士点合格评估,对20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审核批准新增学士学位专业149个。开展首届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评选优秀论文38篇,其中3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8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6年,全省培训各类干部50.2万人次,其中:党政干部20.1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23.7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6.4万人次。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见》,明确了一个时期内全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民办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民办中职学校16所,全省民办职业学校207所四川人的风俗有哪些,在校生规模达22.79万人;新增独立学院4所、民办高职学院1所、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4所,分别达12所、9所、58所。
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9060元增加到10546元,增加14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1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3元,增收210元,增长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7.2亿元,增长26.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47.5亿元,增长24.5%。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8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3.5亿元,增长3%,所占比重为18.6%,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775.2亿元,增长20%,所占比重为43.7%,增加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259.1亿元,增长11.6%,所占比重为37.7%,下降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62.2%和33.3%。
2006年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034.8亿元,增长24.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7.2亿元,增长26.6%;一般预算支出1347.5亿元,增长24.5%,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的投入继续加大。2006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02.1亿元,比年初增长19.1%;各项余额7833.3亿元,比年初增长15.6%。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3595.4亿元,现金支出23519.6亿元,现金净回笼75.8亿元。新增外资银行机构2家,新增和新批准内资银行机构各1家。上市公司达到67家,其中,发行H股4家,发行A股63家。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240.2亿元,增长26.8%。。
2006年工业强省战略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效益、速度双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3144.7亿元,增长2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97亿元,增长24%。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904.7亿元,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3%。工业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30.7亿元,增长33.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4.7。“三个百亿工程”初见成效,新增6户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29.3点,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32.6点,为历史最高点。
2006年,全省农业生产虽然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影响四川人的风俗有哪些,但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落实“一保四补”政策,编制规划,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二是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8.8万公顷,增加38.6万公顷;油料作物10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247.7万吨,减产161.5万吨;肉类总产量1025万吨,增加69.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702万吨,增加44.9万吨。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提升。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19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338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1.5%。四是劳务开发效益有所提高。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7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13.5亿元,增长26.5%。五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49.8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3.7万公顷。。
2006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达到110.2亿美元,增长39.5%,其中出口66.2亿美元,增长40.9%。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增长23.4%;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096.4亿元,增长53.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76个,合同金额11.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4亿美元,增长22.5%;外派劳务21719人次。来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5家,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6家。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8家。
2006年,四川通信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网络规模持续扩大,通信收入平稳增长,新业务大量增加,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年通信业务收入完成250.78亿元,比2005年增长10.77%,固定电话、移动电线%;互联网上网用户达345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204万户。电信资费整体水平下降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1亿元,增加4.98亿元。同时,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全省共新增省内和跨省经营互联网、移动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等业务的公司214家和764家,增值电信运营商达1670家,创造年营业收入约10亿元。
成都铁路局管辖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部分)、重庆市三省一市的国有铁路,营业里程5068.8公里。管辖宝成、成渝、襄渝、成昆、川黔、黔桂、沪昆、内六、渝怀、遂渝等10条干线条合资铁路。全局管辖线年末,全局固定资产原值991.5亿元,其中运营单位固定资产977.99亿元。主要设备有:机车配属1168台,其中电力机车844台、内燃机车324台;客车配属3194辆,其中空调客车1859辆;营业里程5068.8公里,其中双线个;桥梁3722座、398023.2延长米,隧道及明洞1659座、1065557.8延长米。 2006年,成都铁路局发挥新体制、新布局优势,加强运输组织,挖潜扩能,推进大客户战略,强化市场营销,运输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全局运输收入达152.83亿元,比2005年增加16.43亿元,增长12.1%。全年客货运输完成换算周转量1500亿吨公里,增长2.9%。
2006年,四川省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0.3亿元,比2005年增长5.7%,其中:省重点公路建设72.4亿元,地方公路建设100亿元,汽车站点建设4.4亿元。
宜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88公里;西攀路、都汶路、遂渝路、邻垫路、南渝路、攀田路、广巴路、海竹段、郎川路、沐新路等续建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达陕、广陕高速公路启动工程开工建设,雅西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886公里。仪陇“两路一桥”建成通车,巴中老区干线公路、汉源库区公路复建项目、九环线映秀至日隆旅游公路等建设推进,宜宾旅发会、凉山冬旅会等的配套公路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一是交通部与省政府签定了《关于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二是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在南充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议,明确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的目标任务、组织领导、运行机制、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决定省本级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31亿元,是“十五”期的六倍。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农村公路建设自上而下的宣传发动机制、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公开透明的群众监督管理机制、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的援助机制。四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农村公路普查,摸清了家底,编制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五是以仪陇县、通江县为代表的川北老区10县(区)创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经验,组织编写并免费印送《修路一本通》12万册。六是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人员分级培训机制,免费培训基层技术人员8000余名。全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9亿元,建成通乡通村公路1.2万公里。 至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6万公里(包括纳入统计的5.8万公里村道)。
2006年,四川民用航空系统共有企事业单位20个,分别是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四川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国民用航空西南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民航飞行学院、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航空公司、鹰联航空公司、中国航空油料西南公司、机场建设集团西南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西南公司、四川九寨黄龙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保安营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宜宾民航管理处、泸州市民航管理局、广元民航管理局、绵阳民航管理局、南充高坪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明朝四川地图全图。2006年四川省各机场完成飞机起降178399架次、旅客吞吐量1832.8万人、货邮吞吐量30.3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17.6%四川人一般是什么族、16.8%和17.7%。
四川是全国水运发达的省份之一,长江横贯全省,是水路运输的干线,并与岷江、金沙江等支线沟通,在境内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路运输网络。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长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其中,金沙江新市镇以下,岷江乐山以下,嘉陵江阆中以下常年可通轮船,乐山、宜宾、泸州是水路干道上的重要城市四川人一般是什么族。
2006年,以长江、嘉陵江、岷江“一横两纵”为主骨架,以泸州、宜宾、乐山、南充“四港”为主节点的水运交通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四川省完成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亿元。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按签订的部省合力建设方案快速推进:重庆至泸州航道整治基本完成,可常年昼夜通行1000吨级船舶;泸州至宜宾、宜宾至水富段完成了航道整治可行性研究。嘉陵江川境段549公里规划航电枢纽13个,全江渠化后可达到通航标准,通行千吨级船舶;渠化开发6年来开工建设了9个航电枢纽,以科学开发、敢于创新、求实苦干、百折不挠、造福后人的“嘉陵江精神”,探索、创新了具有四川特色的水运建设新模式,成为全国内河航运建设的示范工程、样板工程;在已竣工4个枢纽的基础上,金银台、新政、金溪、小龙门、凤仪、沙溪、青居等7个航电枢纽的建设有序推进。岷江作为省重大装备运输的唯一通道,被列入国家批准的18条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了《岷江综合开发研究报告》。
泸州、宜宾、乐山、南充等市加大了港口建设规划力度,泸州港总体规划通过部、省联合审查,宜宾港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南充港一期工程、二滩库区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准备就绪,社会投资建设的泸州方山码头、泰安码头等相继开工。新建设农村渡口小码头278座;完成了《四川省渡改人行桥建设规划》,启动了100座渡改人行桥建设工作。
全年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0.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9亿人公里、货运量0.3亿吨、货物周转量4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2%、4.6%、5.9%和38.5%。全省新增千吨级船舶17艘、水运企业7家,132艘千吨级以上船舶总吨位达22.5万吨,8000吨级船舶抵达了泸州,6000吨级船舶抵达了宜宾。水路货运由原来砂石等低附加值货物向电子、机械、化工等高附加值货物转变,长虹、五粮液等集团公司通过水运进出川物资50万吨以上。完成岷江大件航道的维护,组织协调完成了以三峡转轮为代表的重大装备水路运输任务,创造了四川省首次水路运送单件净重497吨的纪录,全年完成重大装备运输50批次、1.8万吨,增长30%。泸州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3.8万标箱,其中外贸箱1.7万标箱,分别增长76%、119%;泸州港外贸口岸关税增长63%,达6.5亿元。宜宾港取得至上海集装箱班轮内支线运输资格,水上完成重大装备运输50批次、1.8万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