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文风情西藏的风土人情简写

  • 2023-10-05
  • John Dowson

  四川,天府之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武汉人文风情西藏的风土人情简写

  四川,天府之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汶川地震后,川人调侃:四川一个来了就走不脱的地方。接连发生的芦山大地震武汉人文风情、大范围的暴雨洪水泥石流,让人感到,灾难好像一直在磨砺着这片富庶之地。回首百年,从川内军阀混战到30万川军出川抗日,从大饥荒到大地震,在飘摇的历史中也让川人变得更加乐观与豁达。

  1911年5月,的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化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反对,四川省反响尤为强烈,数十万人参加了保路运动。9月初,四川总督赵尔丰枪杀群众后,全国人民反抗浪潮迅速高涨。1911年11月27日,以一场铁路纷争为开端,四川这个大清帝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终于宣布独立,建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图为1911年11月27日,四川成都皇城,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庆典活动。 路得-那爱德 摄

  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四川就出现了成、渝两个军政府并存。之后各派系崛起。1918年,以四川靖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四川军阀防区制由此形成。因各军驻防日久,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饷,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致使各防区成了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大防区,争霸四川,不断加紧混战。图为1917年,四川成都,川军炮火轰毁的皇城城墙豁口处,站满看热闹的居民,到处是破烂的家具和房架。

  1912至1931年,四川军阀之间共发生大小混战478次,用这个数目平均来算,每月有两次。虽然有时战争规模较小,但战争频繁却是事实。在护国战争后的十年间武汉人文风情,四川的混战有“一年三小仗”之说,几乎无岁不战争。其次,在这十年间,四川的军事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在有兵则有权,兵多则权大的时代,每个四川军阀都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每变乱一次,兵额则增加一次,各部之第一件事,即为部队之发展“,造成川军的恶性膨胀。”图为1934年,四川刘文辉的川康边防军在行进途中。

  1935年春,蒋介石派遣行营“参谋团” 和上官云相等部中央军入川,督导川军围剿红军;还任命刘湘为四川省主席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授权他撤销军阀防区。刘湘于是发出一系列通告,限令各军把防区内的军、政、财、文大权交给省政府,并裁军整编,这才结束了防区制度,统一了四川军政,归隶南京政府。图为1934年,刘湘留影。刘湘,刘文辉的侄子,后叔侄反目,1933年刘文辉战败,刘湘遂成川中第一枭雄,直至1938年1月病死。

  四川军阀连年混战,防区割据,关卡林立,捐税苛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许多工厂倒闭,商业萧条,农村残破,农产量锐减,文教机关和学校毁损严重。图为1938年,西康省委员长刘文辉全家照。庄学本 摄

  从1930年到1937年,是四川近代历史上天灾人祸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旱灾,水灾,雹灾,虫灾西藏的风土人情简写,匪灾……连年不断西藏的风土人情简写。图为1937年初,四川南部,在饥荒中全村出外讨饭的灾民。四川南部发生严重干旱,粮食欠收,近30万人受灾,数万人饿死。灾民以树皮、草根、白泥为食。 吴雍 提供

  据当时报纸和省“赈济会”公布的资料,1932年全省有16县受灾,1933年增至53县,1934年为101县,1935年为108县,1936年,1937年几乎无县不灾。而人祸更可怕,军阀割据,连年混战西藏的风土人情简写,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富户乘势囤积居奇,米价疯涨。图为1937年6月,四川饥荒中煮树叶充饥的一家子。

  水旱灾严重的1934年,饥民靠野草,树叶,树根,白泥(俗称观音土)苟延残喘。图为1937年6月,四川饥荒中的摘树叶充饥的孩子。

  四川省政府不断收到告急文书:邻水县几天内就饿死300多人;古蔺县饿死3000余人;泸县白节镇饥民抢挖白泥30余处武汉人文风情,深数丈,以致岩土崩溃压死多人;铜梁县斑竹乡饥民挖掘白泥,岩石崩坍压死30余人。图为1937年6月,四川饥荒中饿死的母女。

  1937年,七七事变后武汉人文风情,刘湘于拜别四川乡亲,率领川军子弟徒步千里、出川抗日一去不复返。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加上出川抗战的川军,总计约350万四川人走上了抗战的战场。也就是说,当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一批川军乘船离开重庆,赴抗日前线。

  在全国各大战场都可见到川军的参与,在淞沪会战中,川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歼敌4万日军后有20余万川军士兵伤亡。图为川军准备出川抗日。

  当他们到达山西前线时,北国冰天雪地而川军士兵仍然是单衣、草履,粮食又接济不上。加以敌情不明地形不熟,每人只背了一杆和两个手榴弹,要在敌人的飞机大炮下浴血苦战,困难之多,不难想象……图为奔赴山西抗日前线的川军部队。

  在抗战中阵亡的包括著名将领张自忠在内的12位国民军上将中,有3名为川军将领。李家钰上将、王铭章上将、饶国华上将等人,均为川军抗日救国、壮烈牺牲之典范。图为正在指挥战斗的川军指挥员。

  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图为一位在徐州会战中牺牲的川军战士。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有四川等少数几个省份未遭受日本人的铁蹄践踏,但四川却向全国提供了20%的兵源,和50%的钱粮。图为1938年,四川-自贡-釜溪河,河中是运盐船,堤岸写有大字标语“还我河山”。 孙明经 摄

  同时,在当时的陪都重庆,日本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图为1941年1月1日,日军轰炸机使用大量的燃烧弹轰炸重庆市区,居民逃出被炸毁的建筑并燃起熊熊大火的住宅。

  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图为经过长期的轰炸,重庆市区几乎很少能见到完好无损的房屋,大部分房屋都经过多次修缮。

  而四川处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之间,这既赋予了世界上最美的风光,也带来了危险的地震带。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也就造成了地震带。近百年来,发生在四川境内7级以上地震就有7次。图为1934年,四川茂县,在叠溪大地震中沉没的桥梁,只剩下石碑。 庄学本 摄

  1973年2月6日西藏的风土人情简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各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后,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都积极调拨大批物资,支援灾区。 金耀文 李长捷 摄

  2009年4月7日,四川汶川县映秀镇,縼口中学女学生吴泽群在汶川5-12大地震遇难后,近一年后迁入新坟。棺材前是吴泽群的父亲。 颜长江 摄

  在临近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际,在龙门山的另一端,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2013年4月24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城,一块在地震中倒掉的芦山牌坊。

  2013年4月21日,四川芦山县到宝兴县的路上,小赖的男友护着突发意外的小赖通过一处塌方路段。小赖是宝兴人,在外打工,因为一直联系不上家人,所以决定再难也要赶回家。男朋友不放心,也陪着她回来。一路上,经历了不少险情,但男朋友一直拉着她,护着她。陈荣辉 摄

  2013年4月22日,芦山地震发生后,在芦山县升隆乡五星村双石桥组,村民白耀书一家在油菜田中用餐。

  相对于地震,四川的水患更加频繁。由于地质地貌复杂,由暴雨造成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几乎每年都会造员伤亡。1917年-1919年,四川成都金堂县赵镇,洪水冲垮的房屋。 西德尼-甘博 摄

  2013年6月20日,成都金牛区清淳二街附近铁路涵洞,被淹的面包车和小货车,众人围观,大家怀疑面包车里有人,最终发现没有人,面包车驾驶员小伙子早已成功逃生。

  2013年7月11日消息,连日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四川汶川映秀镇一村里仅有两条出村道路被毁,但是全村200多人最后安全转移。图为挖掘机将被困的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回望百年,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川人生活安逸,但同时伴随发生灾难让川人更加乐观。图为2013年7月8日,四川省雅安市,洪水退去后的上里古镇街道一片狼藉,居民们开始清淤。当日,持续两天的暴雨引发洪水导致上里古镇景区道路中断,上里古镇被淹,损失惨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