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人文地图四川历史典故简介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四川旅游资源特点

  • 2023-09-03
  • John Dowson

  8月11日至16日,2023首屆大涼山西昌民族電影周在西昌市舉行,《遠去的牧歌》《小馬鞭》《片警寶音》等12部民族題材電影劇組獲獎

中国各省人文地图四川历史典故简介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四川旅游资源特点

  8月11日至16日,2023首屆大涼山西昌民族電影周在西昌市舉行,《遠去的牧歌》《小馬鞭》《片警寶音》等12部民族題材電影劇組獲獎。“這些民族題材的電影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充分地體現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情感家園和文化家園的主題思想。”推薦影片評選小組組長饒曙光說。

  電影周恰逢2023年第八屆涼山彝族火把節,游客在感受光影盛宴的同時,還充分體驗了濃郁的民族風情,“電影+旅游”激發消費活力,助力四川省民族地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旅游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形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新征程上,四川如何發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舉辦少數民族藝術節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四川省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動各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2022年12月,四川省第十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涼山州舉行。作為四川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本屆運動會以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為導向,突出民族團結進步與全民健身運動主旨四川历史典故简介,共有來自14個市(州)、3所高校的17個代表團約2000名運動員、領隊、教練員、裁判員等參加,賽事規模、項目設置、參賽人數均創歷屆之最。整個賽會營造出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濃厚氛圍。

  經過33年發展,4年一屆的四川省少數民族藝術節,已經成為展示四川民族文化藝術成果的重要品牌。今年3月31日,四川省第九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在西昌開幕。5天時間裡,來自全省21個市(州)、83個民族鄉和5所高校的1600多名演員,為觀眾奉上77件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音樂、舞蹈作品,全面展示了四川省民族文化的發展新成果、新活力,表達了各族兒女對祖國的愛、對藝術的情。本屆藝術節突出“共圓天府藝術夢、共鑄中華民族魂”主題,以及民族地區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為弘揚民族文化、繁榮民族藝術、增進民族團結獻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近年,四川省把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交融納入《建設文化強省中長期規劃綱要(2019—2025年)》,通過設立四川藝術基金進行扶持、開展“劇美天府”優秀劇目展演季等活動搭建平台,打造出《山崗上的歌與舞》《牦牛》《長征長征》等一批經典民族藝術精品力作。

  四川省少數民族古籍資源總量超過50萬冊四川历史典故简介四川历史典故简介。為搶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的見証實物,四川省加強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與利用,開展《明清及民國時期中央政府與四川民族地區文書史料匯編》等整理編纂工作,並在全國率先打造民族古籍數字化展示平台,目前已完成30余種共計6萬余頁數字化古籍的上線工作,實現四川省紙質古籍數字化保護的實質性突破。2021年,四川省還啟動《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譜·四川省卷》編纂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編纂,收錄文物詞條654條,其中不可移動文物122處、可移動文物532件。

  為加強重點文物和各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保護,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四川省制定《四川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實施藏羌彝文化保護發展等重點項目﹔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深入發掘保護和研究宣傳茶馬古道、紅軍長征、十八軍進藏、川藏公路等遺跡和實物四川历史典故简介,推動皮洛遺址考古發掘和成果整理研究﹔優化文化建設規劃布局,持續打造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進文化傳承發展。2022年4月,四川省還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推動整體性保護。

  立足四川特色、特點和特長,四川省著力推動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體系,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

  編纂《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系統性工程。2022年1月,四川省啟動此項工作,成立了編纂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省檔案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17家單位為編委會成員單位四川旅游资源特点,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同時,在全國層面率先成立審讀委員會,確定了編纂工作的核心團隊,由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聯合攻關,並推動將《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四川卷》編纂列入省“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為高質量推進編纂工作提供了保障。

  與此同時,四川省設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項課題,通過科研項目“指揮棒”作用,意在有力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鼓勵學以致用、推進成果轉化、培養人才隊伍。2022年4月,首批專項申報工作正式啟動,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近年來,四川省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先后召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野下的藏羌彝走廊研究”學術研討會等,通過圍繞重大理論和現實課題組織學術交流,引導廣大科研工作者做好新時代民族研究工作,用高質量學術成果回應時代需求和社會關切,凝心聚力積極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出貢獻。

  理論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四川省各級各部門正在將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中華民族史等研究成果廣泛運用於學校教育、社會宣傳等各方面,引導各族干部群眾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走向深入。”省民族宗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日前,“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四川省第二屆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校園舞台劇展評活動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本屆展評活動共征集作品1610件,覆蓋全省21個市(州)各級各類小學、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和54所高校,經過多個環節的評比四川旅游资源特点,最終評選出272件獲獎作品,40個單位和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在校園舞台劇展評中,通過全省各族師生挖掘、編撰、演繹國家發展歷程有共享的時代符號,突出國家發展階段涌現出的閃亮名字,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在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主辦方相關人士介紹,這項活動已舉辦兩屆,是四川在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四川民族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一項創新舉措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也是全省青少年兒童一堂生動鮮活的“思政課”。

  2021年以來,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廳以34所試點學校為引領,在全省開展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推進與學校黨的建設、思政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深度融合,引導各族學生共學共進共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今年5月25日,以“同心共圓中國夢”為主題的四川省第七屆漢彝雙語演講比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西昌學院舉行。來自全省12個市(州)及省外238名漢、彝、藏、羌等10余個民族的選手參賽,包括教師、學生、公務員、自由職業者等,進入復賽的84個作品接續在網絡平台進行展播,總瀏覽量超過200萬次。

  四川省還充分發揮語言在社會交際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此外,四川省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宣教工作,將相關內容納入全省重點宣傳、重點出版工作,推動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持續深入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命名兩批次共18個單位為四川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命名三星堆博物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中國“兩彈城”、彝海結盟遺址等各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各類教育基地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面向黨員、干部、青少年開展社會性、群眾性、經常性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麥托合提·依斯拉木的家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多年前,他與家人一同來到攀枝花市,並把家安在了這裡。如今,他的小女兒凱麗比努爾到了上學年齡,在當地順利入校就讀。2022年7月,麥托合提一家購入了新房,還在攀枝花市東區上了戶。“有政府幫扶四川旅游资源特点,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這裡就是我的家四川旅游资源特点。”麥托合提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高興地說。

  去年,四川省制定頒布《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標准(2022年版)》和《四川省社區民族工作標准(2022年版)》,突出解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等問題,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創新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進社區,著力把城市建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平台。“兩項標准”的實施推進,在滿足四川省各族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讓他們在城市社區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構筑物理意義上和精神層面上的共同家園。

  近年來,四川在組織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三項計劃中,立足四川特點,強化精准施策,推動各族群眾在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增強情感依歸。

  結合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四川省出台多項舉措,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四川历史典故简介,深化內涵“引路”,深入挖掘、整理、開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遺址遺跡、活態遺產、體驗項目中国各省人文地图,讓各族群眾在旅游過程中感知中華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納入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天府旅游名鎮創建內容,若爾蓋縣、紅原縣等7縣(市、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達州市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甘孜州稻城縣香格裡拉鎮等入選天府旅游名鎮。此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雲上民族村寨“三村”建設,發展民族鄉村旅游新業態,培育了阿壩州紅原縣下哈拉瑪村、甘孜州稻城縣熱光村、攀枝花市仁和區迤沙拉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20個縣(區)試點開展“雲上民族村寨”建設,124個村寨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各省人文地图。

  近年來,四川省通過開展各族青少年主題交流(夏冬令營)、各族青年文藝工作者互訪交流、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手拉手結對子”幫扶等交流活動,落實立德樹人任務,讓各族青少年廣交朋友、開闊視野。

  7月19日至25日,以“尋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主題的2023四川各族青少年夏令營成功舉行。17個民族的152名青少年走進歷史文化場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四川独一无二的风俗、社會大課堂,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骨神韻、紅色文化的剛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中國氣派、四川日新月異的發展新貌。參加夏令營的德陽市第一小學學生劉子以說:“火紅石榴籽四川历史典故简介、殷殷團結情,微微石榴籽、顆顆團結心。在夏令營中,我接觸到了更多的各族同學,我們一起播下民族團結的種子、一起做踐行‘石榴籽’精神的好少年。”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