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西部文旅世界盘点了【乡村振兴下的文旅典型案例-全国篇】
上周西部文旅世界盘点了【乡村振兴下的文旅典型案例-全国篇】。回到重庆,乡村旅游如何促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一个大课题。在重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旅游创建卓有成效,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重庆乡村旅游在多方面推进了农村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7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告》,重庆更是有9个村落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
经过几年的持续开发建设,重庆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升温,全市乡村旅游经营业态从过去单一的观光农家乐形式,逐渐形成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滨水活动、森林康养、避暑纳凉、拓展运动、果蔬采摘、养生养老等多样化经营业态并存的格局。
为了系统回顾和全面分析重庆乡村文旅背后的模式,我们在众多乡村文旅项目中遴选出了不同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案例,从项目定位、项目业态、项目发展模式等度解析重庆乡村文旅的发展模式与机遇,以期给行业以启示和借鉴。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18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也是长江三峡库区和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忠县柑橘产业核心区的新立镇、双桂镇,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涉及10个村(社区)3.58万人。
总体规划确定为“一镇三廊四区”,构建生产四川人社保险、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支撑体系。“一镇”即新立“柑橘特色小镇”;“三廊”即橘乡人家风情廊道、环青龙湖慢行廊道、田园马拉松廊道;“四区”即智慧柑橘示范区、柑橘文化博览区、橘乡荷海休闲区、三峡花卉植物园区。在指导思想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贯彻“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田园”本质,做好“综合”文章,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创造乡村高品质生活。
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项目以“三峡橘乡”为定位。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多业融合、城乡共生”为理念引领,建设集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体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智慧橘园”特色旅游景点。
充分拓展柑橘产业生态、休闲、文化、健身等功能,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发展柑橘+休闲观光。开发一批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采摘体验等特色鲜明的田园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建成柑橘四季采摘园、橙汁体验馆、柑橘盆景大观园。二是发展柑橘+文化旅游。依托柑橘文化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积极开发文化博览、研学旅游、科普教育等新业态,三是发展柑橘+体育健身。依托青龙湖岸线公里的田园马拉松廊道,开发骑行、跑步等户外体验活动。
懒坝位于武隆仙女山核心板块,是重庆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之一。规划范围17.6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亿人民币。项目内连绵三公里雄伟壮阔的和尚崖,集结奇异花卉宛如仙境的大地艺术花园、懒人村落以及佛文化园,将形成一个以自然资源为基底,以当代艺术为驱动,融观光旅游、国际人文、禅境艺术、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创新型全域文化度假区。
分大地艺术花园、懒人村落以及佛文化园三个板块。以自然资源为基底,以当代艺术为驱动,融观光旅游、国际人文、禅境艺术、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创新型全域文化度假区。
旨在用最先锋的当代艺术手段,实践最东方的生活哲学。懒坝以志同道合的圈层,现代田园诗般的场景,丰富完善的内容打造仙女山上最大的综合性当代东方理想生活度假群。与此同时,懒坝不仅是度假场景的提供者,也是圈层活动的参与者与文化交流的组织者,更致力于成为多元包容且具有实验性的当代东方哲学生活方式倡导者,打造琉璃光下的云中艺术仙境。
远山.有窑原本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虎溪土陶厂”,2000年后经营和生产状况每况愈下,2016年开始改造转型。2017年7月,刘氏土陶技艺被正式纳入沙坪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项目被纳入沙坪坝区文创产业重点项目。参与该项目的所有的施工队伍均来自当地乡村,当地人投资,当地人建造,当地人经营。
远山.有窑所在的三河村成为沙坪坝区“乡村振兴”试点村和重庆市“三变改革”试点村。通过三变改革,三河村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不足2万到2018年增加到42.88万。远山.有窑也成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生实践基地,和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实践基地。
随着“远山·有窑”的影响力持续扩散,三河村周边旅游被带动了起来,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当地打造了一个“远山”文化体系,例如远山有茶、远山有屋、远山文化大院、会议、陶艺体验等多种业态让更多的村民参与乡村产业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体验。
依托传统制陶手工艺打造集陶艺体验、非遗文化传习、休闲茶饮、特色餐饮、艺术沙龙等多功能的复合型文化公共空间。
依托陶艺文化,既保留传统的龙窑,又满足现代人的休闲娱乐需求打造一个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将乡村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并在今后会增加民宿的住宿功能,同时结合周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配套功能的补充与拓展,带动乡村的整体发展。项目的典型性和可复制性展现了非遗项目在市场中的转型成功。
酉阳叠石花谷景区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城南郊12公里,紧邻渝湘高速公路板溪互通,地域广阔、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总占地面积2200余亩。
酉阳叠石花谷景区是以旅游接待、科普宣传、田园民宿体验、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等综合业务集于一体的功能服务区。
叠石花谷景区的定位是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傩文化主题旅游度假综合体,也是大型乡村艺术品创作基地。
景区通过艺术介入乡建的方式,拟打造创新型文化艺术旅游品牌,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新道路,进而实现“旅游+艺术+扶贫”的大融合四川文化历史。
竹山镇猎神村位于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成片竹林35万亩,有竹类品种近100个,被誉为 “竹类博物馆”;因盛产寿竹,享有“中国寿竹之乡”美誉,更因百岁老人辈出被称为“康寿福地”,是全国独有的以寿竹为主的竹海景区。
全村现有竹家乐(竹海民宿)15家,即食餐饮个体40余家,竹制品加工企业2家,有竹海之门、寿海、梦溪湉园等景区景点,2018年创建村级电子商务流通网店1个,新建智慧旅游平台1个。
在保持其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以“竹生态旅游”为主题,修建“民俗文化广场、民居院落、民宿度假旅店、乡风美食餐馆”等生态文化文化旅游设施,是集竹海民宿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村。
一是发展林下竹产品种植,用于旅游产品销售,增加农业经营收入;二是发展竹家乐(竹海民宿)、即食餐饮等服务业,增加经营收入;三是解决在家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四是公司+农户+集体模式,盘活闲置农房,群众实现分红收入。
归原小镇位于重庆武隆仙女山镇荆竹村水竹坪社,用地面积约1160亩,建设用地70亩,建设总量约4万方。依托武隆国家级著名风景区仙女山,旨在通过挖掘乡土生活内涵,植入艺术主题,打造集“休闲农业、文创艺术、乡邻生活”于一体的新乡村旅游目的地。
归原小镇规划了民宿、文创、生态农业等六个版块,力图为古老村庄注入更多的活力,通过创客型民宿客栈、自然教育、学院游学、联合农业产业园等呈现了度假体验的升级;通过农夫集市、农事体验博物馆、乡村振兴学院、全面的花园、农园、果园、药园布局种植,实现了产业带动及农耕文化复兴;国学社及文化大讲堂、天坑剧场、百年宗祠等传统文化的复原,实现了归原小镇的建设初衷及想要呈现的生活场景画面。
归原小镇以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村落为主题,重拾乡村生活,挖掘乡村在地文化。打造具有乡味、有温度的村落生活场景,是一个集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全新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归原以田园、庄园、乐园‘三园模式’为发展思路。三园模式对应的是“自然四川人社保险、乡邻、文创”的理念,以原乡生态、复合产业、跨界生活构建理想生活模式,诠释的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场景。
2016年8月,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凉风“梦乡村”确定为“生态凉风·梦乡渔村”并纳入万盛“三湖一村”重点项目建设。规划面积8.99平方公里,核心面积1.39平方公里,整村地形呈“U”字形,分布有“一河三区四梦”特色产业链。这个国家级贫困村经过短短八个月的建设,由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3.7%的穷困乡村转变为一个生态优美、产业兴盛的世外桃源。
凉风生态渔村以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建设为契机,建有35座文化亭廊、创业文化墙、创业文化长廊及万盛日报读报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等。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成立渔业、果蔬、农家乐三个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特有的鱼塘、山地、农林资源,发展生态鱼池、伏淡季水果、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特色文化基地,以生态旅游、休闲垂钓为核心产品,以渔村自然风貌和民宿为主要景观,以“体育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对凉风村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核心景区景点进行打造。
凉风村初步形成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运动休闲健身、大众创业创新特色的体育、旅游、农业、文化融合发展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依托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微企创业就业、特色产业发展等发展路径。目前,该村已实现整村脱贫,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两不愁”和“三保障”脱贫目标。
清风场乡建田园位于重庆綦江海拔千米的横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占地约500亩,由三大版块乡建公园、山里院子,清风民宿组成。清风场提供回归田园,唤起乡愁的精神需要,这里复建村头、农舍、复耕梯田、菜地,恢复市集,留存乡村肌理,还迁农民,实现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的乡建场景,营造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乡情意境,实现兵归东库,马放南山,解甲亦需有田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达不穷,则兼善目力所及的精神追求。
清风场乡建项目总占地面积500亩,分为三个部分。乡建公园:复建村头、农舍、复耕梯田、菜地,恢复市集;山里院子:院内可植大树,可种花草果蔬,树下乘凉,果蔬采摘,作别久居的樊笼远离城市的喧嚣;民宿群落:依托乡建公园回迁原住民在此生产生活,展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耕劳作场景,让你看得见那一抹乡愁。
当开发遇见乡建,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复建、留存乡村肌理,打造乡建公园,让原住民成为田园场景的提供者,以开发建设的山里院子实现城市人向往的田园、院子生活方式,为乡村引入新住民,新住民为乡村建设提供财力智力保证;以开发支撑前期基建,而乡建公园、民宿群落实现持续运营。
乡村印象距离主城区26公里,2014年开始打造,规划占地3000余亩,迄今累计投入1.26亿元,2017年4月22日正式开放,现已接待游客78万人次。项目纳入巴南区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巴南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市级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振兴乡村联盟基地。
以市场引领规划,因地制宜、生态有机、系统开发,迄今已打造完成“花卉观光园”、“特色果蔬园”、“竹谷水涧园”、“溪水生态鱼园”和“松林野趣园”五大观光园;已建设完成休闲体验乡村酒店、农家体验厨房、千人野炊基地、生态停车场、乡村文化广场、大中小会议室、乡村歌舞大世界、真人CS场、乡村游乐场高空滑索、景观吊桥等基础接待和游乐设施建设。尤其利用当地非遗“巴文化传说故事”进行开发式传承,在竹谷水涧园打造了长1999米“双河往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故事长廊,成为记忆乡愁的“网红”打卡之地。
乡村印象定位为“农+文+养+旅”融合发展项目,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内涵,以科普教育及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拓展活动、养生养老、观光、体验、休闲、会议、庆典等为手段,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多渠道、多方式收益,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乡村印象坚持综合发展,目标是国家农业主题公园、农旅主题的4A级景区。现申报全国农业科普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树立品牌以利长远,完善项目提档升级,搞好营销服务强化管理增创效益。实现环境优美、景点丰富、功能完善、活动频繁,乡村印象品牌形象在重庆市城郊旅游名列前茅。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去年,柳荫镇成功申报东升村为北碚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全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镇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拟启动旅游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公路绿道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杨家坝、王家坝等特色院落。
产业发展思路是以猕猴桃、黄金香柳和金银花种植为基础,依托高山资源、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型旅游度假产业。产业结构规划为一心、一轴、一环、四片区。一心:村公共综合服务中心。一轴: 沿三金公路贯穿南北的主要产业发展轴。一环:沿海拔460米新建的防火通道与三金公路南北相接形成的半山疗养度假产业环。四片区:花卉苗木观光区、水果采摘体验区、旅游度假养老区、生态林地体验区。
运营模式——“三三制”(三主体三统一), 研盟三主体:柳映东笙公司、农户、业主,三统一:统一租金租期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农+旅+艺+学。
犀牛古寨地处武隆区土地乡天生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四川文化历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生三桥、仙女山附近,距天生三桥(印象武隆剧场)约14公里,距县城45公里。区域内有奇山、秀水、古村落、峡谷、溶洞、天生桥等景点,被誉为“世外桃源犀牛寨·中国醉美古村落”。
在武隆世界遗产名片的基础上,培育国际化的乡村代表,同时形成融手作、摄影、影视拍摄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以犀牛古寨文化为内涵,发挥古寨文化体验特色,依托沿沧河、溶洞群的地质科普功能,寓教于乐,打造重庆市研学旅游基地。犀牛古寨共六项业态,分别为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宾馆客栈类、旅游商品类、演艺活动类、服务配套类。
依托犀牛古寨近邻世界遗产地的区位优势四川人社保险,以国际化、品质化为导向,以带动周边村庄乡村旅游为使命,开创“后乡土、泛户外”乡村生活,建成融古寨体验、溶洞探秘、户外运动、乡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土家山乡·秘境生活实践区。
完善犀牛古寨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按照高标准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按照旅游市场新趋势规划村庄内项目和业态,营造“形态更休闲、体验更深度、服务更智慧、主体更多元”的古寨生活。从乡建到生活方式营建,以旅游为纽带,实现犀牛古寨乡村价值重塑与社区复兴。
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虽然基础较好,发展趋势也较明朗。但也会存在特色不特、品牌不亮四川人社保险、规模不大、配套不全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相信在这么一批乡建人的努力下,重庆乡村旅游必定会绽放光彩。引用归原小镇的一句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