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中市简介四川表情包沙雕大全

  • 2023-11-21
  • John Dowson

  地图作为表达地理环境的空间图像,除去本身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也是一种空间记忆与地理想象

四川汉中市简介四川表情包沙雕大全

  地图作为表达地理环境的空间图像,除去本身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也是一种空间记忆与地理想象。古旧地图中,既隐藏着对历史时期相关时代的丰富地理感知,又蕴含不同地域社会的多样化传统。《华西都市报》“宽窄巷”连续几周推出的《地图里的古代四川》,引起川渝读者的兴趣,继上周推出《陕境入川图》故事之后,本期,我们又以更传奇瑰丽的典故、更厚实详尽的考据、更丰富精致的诗文,首次讲述《四川湖北水道图》(下称《水道图》)里的故事。

  《水道图》采用传统山水写意法,形象描绘长江源头岷山至湖北荆州段沿江两岸风貌,以立面的形式展现水道沿岸山川河流、州县城池、城墙建筑、驿站关隘、寺观祠庙、桥梁故宅、岩洞滩峡、亭堂楼阁、湖池井泉、宫宅台墓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而其中蕴藏的“奇人奇事”和文化景观更让我们留连其间,如同真实走进一段山水画廊慢慢欣赏。

  该图原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据说是汉莫尔1934年购买后存入该馆的。原图没有名称,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发现后,命名为《四川湖北水道图》(以下简称《水道图》)。

  曾有报道福建一位收藏爱好者持有该图扫描件,名为《岷江图说》。岷江指长江上游一段,是长江重要支流,岷江有东、西二源,其中东源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与西源汇合后,自北向南经今汶川、都江堰、新津、彭山、眉山、青神、乐山、犍为等地于宜宾注入长江。该图所绘长江水道至湖北荆州府,不限于长江上游一段,故当以《四川湖北水道图》名称较为合适。

  蓝勇教授著《近代三峡航道图编纂始末》、《三峡最早的河道图〈峡江图考〉的编纂及其价值》,系统地梳理了近代川江航道图编绘的历史轨迹,基本厘清了晚清以来传统川江航道图籍的版本源流及其文献价值。认为运用中国传统方法绘制川江舆图古已有之,其中较著名的有《蜀川盛概图》、《岷江图说》(即《水道图》)、无名氏《巴东县长江图》、贺缙绅《峡江救生船志》、国璋《峡江图考》等,图绘内容多为展示沿途山水景致。

  关于《水道图》的绘制时间,根据该图引用清顾祖禹《方舆纪要》、陈祥裔《蜀都碎事》推知,该图绘制于清初。清康熙年间,陈祥裔任成都府督捕通判,收集蜀中故事,编辑而成此书。而《方舆纪要》大约在康熙三十一年成书,当时顾祖禹五十岁左右,完成了这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地理名著。如果再进一步考证该图绘制时间,可以确定在1735年以后。该图中标有宜昌府,旁注“即古夷陵州”。按史载,清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从上可知,该图应该绘制于清雍正十三年以后。

  《水道图》采用传统山水写意法,形象描绘了长江源头岷山至湖北荆州段沿江两岸风貌,以散点透视的形式展现水道沿岸山川河流、州县城池、城墙建筑、驿站关隘、寺观祠庙、桥梁故宅、岩洞滩峡、亭堂楼阁、湖池井泉、宫宅台墓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图中文字注记内容十分丰富,尤其对各驿站名称及相间距离标注得最为详细。

  该图标有东、西、南、北、东北、西南等方位。该图绘制的顺序应是从岷江源头开始,到湖北荆州府结束。随着图幅的展开,大致遵循自西向东的方向。故《水道图》中将“古松驿”标为驿路首站,又在重庆府标注“由重庆北去十二程共八百八十里亦可到成都”也可证明这一点。

  《水道图》共列山名(包括峰名、岩)36个,许多地名沿用至今,如玉垒山、青城山、大面山、赤甲山、缙云山等。其中有一些地名因山石颜色而得名,如夔门两侧的“白盐山”、“赤甲山”,白盐山因岩石色似白盐而得名,赤甲山因土石呈红色而得名,是夔门“赤甲晴晖”、“白盐曙色”著名胜景。一些地名因形似而得名,如蛾眉山、大蛾峰、中蛾峰、小蛾峰、盛字山、巫字山、臥牛山、石鼻山等皆因形似而得名。还有许多山与历代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城山,我国道教圣地。《水道图》注:“天下名山惟陕之华山、金陵之茅山、蜀青城山无僧寺,青城山下十里外有布金寺。”青城大面山,曾经居住过两位隐士,其中一位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涪陵人谯定,人称谯夫子,享年130岁。著有《谯氏易传》,谯定之学融汇儒、释、道三家之长,自成一家,成为宋代巴蜀理学四大学派之一的涪陵学派的开创者。纪山为楚国名山,“江陵八景”之一,为楚国王公诸侯贵族葬墓之地。

  成都五担山,则与古蜀历史传说有关。相传蜀王有一位妃子,是陇右武都山男子变的,长得非常漂亮,很讨蜀王喜爱。因妃子在蜀国不习水土,不久就去世了,蜀王十分悲痛,于是派五丁力士到妃子家乡武都山担土,在成都为王妃修建了一座超豪华的冢墓,高七丈,墓前还放了一块石镜,蜀王思念的时候,可以通过石镜看到爱妃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样子,还为她作《臾邪之歌》、《龙归之曲》。唐宋年间,石镜还在。《方舆胜览》说,南宋时,成都“毗桥有一折石,长三丈,相传是五丁担土石担。”

  眉州蟇颐山,位于玻璃江东七里。《水道图》注说:“自象耳山连峰壁立,下瞰玻璃江,盘薄蹲踞,形类蟇颐,每岁人日,士女东郊出游多至此四川汉中市简介。”蟇颐山像的面,故名。据范成大记载,蟇颐山上有尔朱淘丹泉,传说是轩辕氏丹宅。山腰有龙洞,相传有四目老翁住在洞内,唐末有杨太虚得道于此。祠中有三仙像,四目老翁居其中。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节,眉州人出东郊,渡玻璃江,游蟇颐山,已形成传统,所谓“眉之故事也”。

  眉州彭山县北平山,又名天柱山,这里曾经是道教圣地,创北平观,设北平治,为道教二十四治之一,道教始祖张道陵在此得道成仙。据史载,北平山夜晚时现五色神灯,“初三四头至数十头,或远或近,乍沉乍浮,若火齐跃景,蟾光吐彩,说者凝为金银气元”,故“天柱神灯”被列为彭山十大胜景之一。

  嘉州高标山,一名高望山,为嘉州主山,岿然高峙,万象在前。九顶山在城左,有九峰,峰各有寺,宋代仅存报恩寺。九顶山之左有乌尤山,一名离堆山、乌牛山,犹如犀牛突出于水中之状。黄庭坚《题涪翁亭》诗始谓之“乌尤”,宋人黄然诗也有“水绕乌尤谈笑外”之句。《水道图》注说:“九顶之旁有一小峰,名乌龙四川表情包沙雕大全。”与此不同。而嘉州海棠山则与本地游乐文化息息相关。唐宋时期,嘉州海棠颇负盛名,唐代薛能任嘉州刺史时,就有“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咏赞嘉州海棠的诗句。

  湖北石门山与三国蜀汉国运兴衰密切相关。公元221年,蜀吴两国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爆发夷陵之战,刘备惨败,逃入永安城中(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刘备羞愤交加,第二年就病逝于白帝城,从此真正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水道图》标注的江水溪流有19处,既有岷江在不同江段的别称及其支流,如都江、锦江、竹公溪等,也有长江的其他支流,如涪江、巴江、黔江、渝水、瀼水、香溪等。都江之名,由来已久。《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四川汉中市简介,即郫江,流江也。”它是岷江上游一段的称呼。《水道图》标注说:“范石湖记,都江者,江源自西戎来,由岷山涧壑出,而会于此,故曰都江。”宋代都江堰的得名或与“都江”有关。

  《宋史》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而在此之前,都江堰或称“湔堋”,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当地土著氐羌人把堰叫做“堋”,故名。或称“都安堰”,因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故因县得名。唐代改为“犍尾堰”,因当时用竹笼装石壅水,称为“犍尾”,故名。成都锦江因“濯锦之江”颜色鲜明而得名,故成都又称锦城、锦官城。

  眉山境内玻璃江因波流澄莹,故名,南宋诗人陆游有《玻璃江》诗。范成大《玻璃江一首戏效陆务观作》诗:“玻璃江头春渌深,别时沄沄流到今。”峨嵋燕渡水,《水道图》注:“乃雅州江自嶲州邛部合大渡河,穿夷境千山以来者。”重庆有四十八渡水,《水道图》注:“南川两山壁立,一水湾环,凡四十八渡,而入于江。”

  秦水古代有二处,一在甘肃清水县北。《水经注》说,秦水出东北大陇秦谷,西南注清水。唐代诗人李白有《古风秦水别陇首》诗。另一处在四川峨眉县。《水道图》注:“秦惠王克蜀,移秦人万家于此,因名秦水。”史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当地“戎伯”势力依然强盛。为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统治,秦惠王通过褒斜道等古栈道向蜀地移民,《汉书》记载说,“秦法:有罪,迁徙之于蜀汉。”可见当时迁入蜀地罪人之多。除此以外,一些富商大贾也成了秦惠王迁徙的对象,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说:“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总计数万人之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推行向蜀地移民政策,原赵国邯郸富豪、冶铁世家卓王孙也在被徙之列。如果没有卓氏迁入蜀地临邛,也就没有后来传诵千古的卓王孙千金卓文君与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自由恋爱的故事。《水道图》还专门标有“相如旧宅”,注云:“文君当垆处。向有琴台,今废。”又在另一处“升仙桥”顶端注云:“按升仙桥即司马相如题柱处。”

  眉州象耳山下有一条小溪,据宋人祝穆《方舆胜览》“磨针溪”条记载,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独自一人下山去玩耍。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姓武的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感到很奇怪,于是上前问她。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马上明白这位老妇人话中的道理,于是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后来这条小溪改名为磨针溪,而李白从此刻苦学习,成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大家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典故,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川的眉山。《水道图》在磨针溪旁注云:“李白闻媪言力学”即指此。

  《水道图》所记湖景有眉州环湖。据史载,该湖在眉州署衙后,魏了翁曾筑翠羽书台。南宋大诗人陆游曾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瞻东坡遗像,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如今环湖历经千年沧桑,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环湖路地名还述说着它悠久的历史和过去怡人的景致。

  鬼谷洞在峨眉山四川表情包沙雕大全,相传鬼谷子曾在此著书,故名。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鬼谷洞与白娘子传说有关。相传玉皇大帝临别峨眉山时,恰遇有仙法的刘昆去寺庙送香,玉皇大帝说出实情,就令他想办法解救许仙。刘昆明了真谛,择日去找许仙。刘昆将许仙藏起来“消灾”,对白娘子说道:“许仙不走了。”白娘子说:“念我们夫妇之情,还是放他出来。”突然间出现一位老者和少年,将刘昆拖去龙宫问罪,不料在路上将刘昆拖死了。刘昆死后,就回峨眉山鬼谷洞了。

  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也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几千年来,一直是巴蜀内地出川的重要水陆通道,是广义的“蜀道”,众多名胜古迹与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三峡作了生动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让人读得荡气回肠,而历代诗人如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郭沫若《蜀道奇》等把峡区雄奇秀丽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水道图》上标注有“离堆”,是李冰父子当年率领民众开凿宝瓶口、留在其右边的山丘,因与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在离堆脚下,为内江引水咽喉,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离堆锁峡”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目前市政府在这里建有离堆公园,成为都江堰著名的旅游景点。

  《水道图》还标有河中滩石和津渡名称,尤其是三峡航道水势险峻,曲折迂回,乱石横江,险滩林立,船只往来,稍有不慎即有沉溺之患。如滟澦堆位于瞿塘峡口中“蜀江之心”。《水道图》注引“《古谚》云:滟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以此为水候。”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皆有诗。涪江口即乌江入长江口处。乌江又名延江、涪陵江、别江、小别江、内江,宋代称涪江、黔江、巴江,元代始有乌江之名。它发源于乌蒙山麓,中经贵州、重庆20余县,于涪陵铜柱滩入长江,是贵州最长的河流。

  《水道图》夔州府段有八阵图,“在郡南”。陈寿《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四川汉中市简介、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实际上是古代战争中一种兵力部署图。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诸葛亮练兵遗址的“八阵图垒”主要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东南诸葛亮墓东,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牟弥镇,其中以奉节最为著名。奉节八阵图垒据传在永安宫南江滩上,即水八阵,此外白帝城东北草堂附近还有旱八阵,即草堂八阵。杜甫《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镇夷关在四川松潘境内,雄踞高山绝岭,地接蕃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道图》引《四川图说》云:“松潘以孤城界在蕃域,寄咽喉于龙川,千里转输,为蕃蛮所遮,巴西之隐忧也。”故设镇夷关加强防御。玉垒关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境内,因玉垒山而得名,它是古代川西平原的要隘,同时也是古堰旁一处风景名胜之地,正如关门对联所云:“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东西。”蚕崖关是汉地居民与川西少数民族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方舆胜览》说:“在导江县西五十里,以振西山之走集。”

  说起鬼门关,一般都会与重庆“鬼都”丰都阴曹地府联系起来,中国民间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日(又说七月十四日)是“鬼节”。其实,在广西北流、重庆奉节还真有两个鬼门关,不过它们不是阴曹地府的入口,而是陆上重要的关隘和通道。

  这里说说重庆奉节鬼门关,位于奉节县东北三十里。宋代陆游有诗云:“鬼门关外逢人日,踏碛千家万家出。”陆游《书驿壁》诗云:“猿叫铺前雪欲作,鬼门关头路正恶。”指的就是奉节鬼门关。明万历十年,政府还修建了鬼门关一带陆路。

  灌县浮云亭取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得名。怀古亭也在灌县,南宋范成大来游,曾“登怀古亭,俯观离堆”。成都合江亭因“岷江别派自永康离堆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合于此”而得名,位于成都市府河与南河交汇处。史载合江亭于唐代贞元年间由川西节度使韦皋所建,驶往东吴的帆船从这里启航。北宋重建合江亭,成为官民宴饮、送别饯行、市民赏梅的重要地方。合江亭外是繁华热闹的码头渡口,每天无数舟船停泊于此,又随时扬帆启航,驶入长江,再下东吴。《水道图》说:“蜀人入吴者,皆自合江亭下登舟。”

  载酒亭在嘉州凌云山上,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这里留下了苏轼潜心苦读的遗迹。据说苏东坡在这里读书期间,载酒泛舟,悠游于山水之间,在乐山大佛右侧绝壁上还刻有“苏东坡载酒泛舟处”几个大字,与此相呼应的是高矗于丹崖之上八角飞檐的载酒亭。苏轼《送张嘉州》诗中有“载酒时作凌云游”之句。

  成都锦官楼,宋吕大防建。筹边楼,在成都府治内。唐大和四年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所建。唐代女诗人薛涛有《筹边楼》诗:“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万景楼在嘉州郡治安乐园,宋太守吕由诚建,“诸邑边寨,一目可尽。”范至能诗:“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涪翁亭在嘉州万景楼之前,黄然有诗。

  阳台在巫山县阳台山下。楚王曾居阳台,梦见神女,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水道图》注:“台枕大江,神女庙在焉。”楚台,《水道图》注:“楚襄王建。”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修建的离宫,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天下第一台”。

  《水道图》标注了部分寺观祠墓等名称,主要集中在眉山,多与三苏有关。如三苏祠,《水道图》注:“即老泉故宅。”老泉是谁?即苏轼、苏辙的父亲苏洵,号老泉先生,父子三人世称“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这个地方原来是苏洵的旧宅,后人改建成纪念祠堂“三苏祠”。老泉墓即苏洵之墓,《方舆胜览》说:“苏明允葬于蟇颐山东二十里地,地名老翁泉。”故《水道图》老泉墓与老翁泉相邻。相传,眉山有个老翁泉,每到夜深人静、明月高照的夜晚,或者雨过天晴、云开雾霁的时候,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卧于泉边逍遥自在地休息,但只要有人靠近,他就立即隐没于泉中,再也看不到了。苏洵知道后,觉得很神奇,也对这口神奇的井一见钟情,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了扩大老翁泉的知名度,他提笔写下《老翁井铭》,并作诗一首。从此,他暗自定下将这里作为身后的最终归宿,并先将妻子安葬于“老翁井”附近。苏洵死后,他的儿子苏轼也将他与母亲合葬于此。人们到三苏故里游览,都要去瞻仰老泉墓,看看老翁井。

  眉山还有花卿庙(花将军庙),《水道图》注:“唐花敬为贼斩首,犹跨马荷戈,至镇下马洗手,为浣女诧之,遂仆。”花卿,字敬定,唐上元二年,奉命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为其所杀,死后葬于眉山丹棱县东馆镇,即花卿冢(花卿墓),南宋谢翱有《花卿冢行》诗。

  四川灌县有二郎神祠,《水道图》注:“太守李冰之子开二江,制水怪,后人德而祠之,称二郎神。”二郎神是李冰之子,助父斩蛟锁龙,筑堰平患,蜀人奉为灌口二郎神,历代祠祀不绝,亦称为灌口二郎。

  嘉州凌云寺,著名佛教寺院。范成大《吴船录》说,他到嘉州,曾“跻石磴,登凌云寺”,看到“寺有天宁阁,即大像所在”。大像即乐山大佛。唐开元中,“浮屠海通始凿山为弥勒佛像以镇之,高三百六十尺,顶围十丈四川表情包沙雕大全,目广二丈,为楼十三层。自头面以及其足,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佛足去江数步四川汉中市简介,惊涛怒号,汹涌过前,不可安立正视,今谓之佛头滩。”佛阁正对三峨山,其余三面皆佳山美景。

  《水道图》标注了长江及岷江支流沿途所经重要府州县治、城墙、城门以及城内相关建筑,其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关于芙蓉城的记载。

  大多数人都知道芙蓉城是成都的别称,又简称蓉城。因为五代后蜀孟昶非常喜欢芙蓉花,赵抃《成都古今记》:“孟蜀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明何宇度《益部谈资》也说:“后蜀孟昶僭拟宫苑,城上尽种芙蓉,谓左右曰:真锦城也!后世因亦种芙蓉其上。”故成都又有“蓉城”、“芙蓉城”之称。可很少有人知道,眉州城在五代后很长一段时间也称为“芙蓉城”。《水道图》在“眉州”上标注:“一名芙蓉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相传眉州城始修于晋朝,到五代时有一位山行章的眉州太守,汇集眉山、彭山、青神、丹棱、南安五县财力重修眉山城,城池高大坚固,有“卧牛城”之称。再到后来,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芙蓉花开,灿若锦绣,故眉州城也称为“芙蓉城”。

  《水道图》在成都府部分还注明有锦官城,一名锦城。秦灭蜀后,修大城、南北二少城,在少城之西仍修有锦官城,即制锦之所,政府设官主其事;还修有车官城,为造车之处,也设官司其事。《蜀中广记》说:“夷里桥南立锦官。锦官者,犹合浦之有珠官也。”李膺《益州记》也说:“锦城在笮桥东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也,号锦里,城墉犹在。”故成都又有“锦里”、“锦城”、“锦官城”等美称。从《水道图》来看,清代的锦城仍在城墙之外,这里是成都织锦业中心,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水道图》有“广都城”地名,注云:“《志》曰,蜀号三都:成都、新都、广都是也。”根据考古发掘,确认古广都遗址在今天府新区华阳镇古城村,已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水道图》记载了汉唐名人住宅,成都有严君平宅、相如旧宅、扬雄宅、杜工部宅等。严君平即严遵,《易》学家,相传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乘槎到了天边,看见一望无际的草地上一位英俊的男子悠闲地放牧着牛羊,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正在河边织布。张骞问女子:“我到了什么地方?”女子笑而不答,顺手取下垫织布机的石头给张骞,叫他到成都后找严君平。张骞带着石头,果然在成都街上找到摆摊算命占卜的严君平。说明来意后,严君平惊讶地说:“前几天我观天象出现异常情况,一颗客星侵入牛郎织女星,十分惊讶,原来是您到天上去了!”张骞正准备将石头送给严君平看,一不小心掉到地上,突然这块石头变得很大,这就是成都有名的支机石。严君平占卜的地方是他的居住地,在成都府城之西,宋代改为严真观,一名君平宅。

  杜甫草堂在浣花溪。杜甫《卜居》诗云:“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西郊》诗:“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还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水道图》“草堂”旁注:“节度裴冕为杜子美建。”《水道图》还在夔州府处标有“杜工部宅”,即《方舆胜览》所说“杜少陵故宅”。杜甫曾在夔州居住,有《移居东屯》诗,东屯即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王龟龄诗:“少陵别业古东屯,一饭遗忠甽亩存。”

  巫山县有楚细腰宫,楚灵王建。据《左传》、《史记》、《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曼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故又称“细腰宫”(或楚腰、楚宫要、束素腰)四川表情包沙雕大全。而《墨子》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意思是说,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都节食减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轼。谁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大家为了腰身纤细都忍住了不吃,即使饿死也心甘情愿。二者所说差异很大。我国古代判断一个女子是不是美女,除了看长相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腰”。现在社会上流行A4腰,还有所谓“小蛮腰”,殊不知早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就已经有明确记载了,充分反映了先秦人减肥意识和审美观念。

  古松驿是松潘地区重要的驿站,也是驿道第一站。从古松驿到永康驿之间,《水道图》标注:“大分水岭之二百五十里到松潘卫之古松驿,古松一百里到归化驿,又一百里到镇平驿,又六十里到来远驿,又六十里到长宁驿,又七十里到护林林驿,又六十里到安远驿,又七十里到寒水驿,又八十里到太平驿,又一百里到永康驿。”《水道图》最后一站是“荆南驿”,不过在“荆南驿”旁还标注了从荆南驿到城陵之间各驿站名及其相距里程。从《水道图》对驿站和相距里程来看,该图共提到驿站有数十个,各驿站之间距离虽然不同四川汉中市简介,但基本上按六七十里的距离设置。最长的有一百二十里四川表情包沙雕大全,最短的六十里。

  《水道图》还对航道危险处特别加以标明,如在灌县图部分引志书说:“此水极险难走。”成都府万里桥以下注云:“下此五里为板桥滩,甚险。”峨眉县“小峨峰”以下注云:“下此江安县之纳溪驿以至泸州之黄艤驿大船不可行。”而以上诸驿都从松潘古松驿开始。《水道图》说:“沿江置驿自古松始,归化新镇俱置关,以界夷汉。”这里是我国古代川西地区重要的茶马古道。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通的茶马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早已不见踪影,远古飘来的茶香也消散殆尽。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却深深地植入到巴蜀儿女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之中。

  万里桥在成都县东。《太平寰宇记》说,诸葛亮曾送费祎出使吴国,行至桥上,诸葛亮说:“万里之路,始于此矣!”故名。据《唐史》记载,唐玄宗逃到蜀地避乱,至成都,经过此桥,问左右此桥何名?下属对曰:“万里桥。”唐玄宗叹道:“开元末,有僧一行对我说:二十年后,国家将有难,陛下当远游,至万里之外。这就是僧一行所说的地方。”于是驻跸成都。

  《水道图》提到眉州有江乡馆,说这里也是“宋人郊饯之所”。升仙桥,在成都东北,《水道图》注说:“鱼凫王、张伯子俱乘虎仙去。”鱼凫即古蜀国王,《山海经》之《海内南经》说:“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建木在都广。《山海经》之《大荒西经》说:“鱼凫乃黄帝之孙颛顼托生为鱼,是为鱼凫。”《蜀王本纪》说:“王猎至湔山(即都、汶交界的茶坪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华阳国志蜀志》也说鱼凫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此处说在成都乘虎仙去,不同。又有张伯子,古代仙人,《蜀典》记载张伯子曾于凤凰山跨赤虎升仙,故又名“升仙山”。后来,升仙桥与司马相如联系在了一起,司马相如曾于桥边的送客亭木柱上题云:“不乘驷马车,不过此桥。”后来果然衣锦还乡,荣耀故里。 本版撰稿李勇先 文/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