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同名字一样,四面是山川,中间是广阔与土地肥沃的成都平原,宛如一个脸盆,四周高,中间低
四川如同名字一样,四面是山川,中间是广阔与土地肥沃的成都平原,宛如一个脸盆,四周高,中间低。四川的地势特征,自古都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文化远比中原地区和荆楚地区落后。但湖广填四川,造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才让四川的文化程度与中国的其他地区同步。
我们看看湖广填四川的由来。四川是长江的源头,以及西部地区攻克江南的必争之地。再加上整个四川盆地西依横断山脉,东南方向与长江相隔,然后与云贵高原相望,东沿长江干流过三峡可以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也就是江南地区。从四川盆地向北,穿越大巴山与秦岭(中间有汉中盆地为过渡地带)九寨沟在四川哪里,直接到达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域——陕西的关中地带,也就是古都西安一带。
由于四川盆地的肥沃与战略位置重要,容易形成封闭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都是封建割据独立政权的盘踞之地。盘踞在四川的割据政权,努力对外扩张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借此打造缓冲空间。中原地区为了征伐四川的割据政权,也经常出兵四川。
这样,使得四川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经常选择秦岭—大巴山一带为战争的战略目标和重要的战场,这也使得四川战争频繁。征服者可以凭借骑兵的力量,在四川盆地广阔的平原上纵横驰骋,对富庶的成都平原进行疯狂劫掠四川有哪四条江,随之而来就是对四川当地人口被大量杀戮。
而且,进攻者在进入四川之前,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持久战与耗时良久的攻坚作战,必然对四川地区的守卫者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这也使得对平民抢劫越来越激烈化,最终演变为大规模的战争杀戮。这也使四川在朝代更替中,再多次遭遇战争浩劫的残酷洗礼之后,人口也遭遇周期性的锐减,最终中央朝廷为了恢复四川经济与社会秩序,也不得不从外省迁移人口到四川,所谓“湖广填川”。
根据考证,现代的四川人有很多祖籍在湖广。湖广人,也就是指今天湖北、湖南两个地方的人。元朝设置湖广行中书省,覆盖到今天湖南省全境以及湖北、广东、广西的部分地方。明清两朝虽然湖北、湖南也分别成立两个省份,却由于跟着元朝时候的风俗,依然称这一地带为“湖广”。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分别发生在元末明初与明朝末年。在那时候,四川遭遇战乱,生灵涂炭,人口被大量的大。为了战后重建与恢复生产,只能向湖广一带迁移人口到四川。
现在先看看元末明初湖广填川的源头,事情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在南宋末年,朝廷从地方军阀手中收回了四川之后,经过一段和平时期的管理,人口获得恢复,经济也能够重建四川有哪四条江,成为人口与赋税重地。根据经济学家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显示,当时四川的人口总数达到了上千万,赋税更是达到了南宋的三分之一!
可是,经过短暂的和平时光之后,由于北方蒙古骑兵的入侵,四川就迎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抗蒙战争。当时残暴的蒙古骑兵认为,敌方人口太多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所到之处都掀起了血腥的大。于是,蒙古骑兵曾三次攻打成都,四川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之后,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钓鱼城下被南宋守兵用弩箭射死,这也令蒙古人对四川军民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于是,蒙古骑兵在最终打败南宋政权的战争中,为了报仇雪恨,对四川人进行多次大规模的大,以及与有了“蜀人受祸惨甚,千百不存一二”的说法。更令人愤怒九寨沟在四川哪里,一些宋朝的兵匪,也趁着战乱烧杀抢劫四川百姓。四川人民在这一种内外的夹击环境中,难以生存。当进入元朝之后,四川经过战乱人口锐减,人口数量已经不足南宋的1/10。
由于四川人口的急剧锐减,必然带来是经济上,曾经的天府之国,也变为“沃野千里、荡然无民,秋不得收,春不得种”。元朝的统治者,没有出台任何鼓励移民与恢复生产的政策,四川经济自然很难恢复。
根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数据统计,四川乃是一个元朝行省,向中央上交的赋税,在全国十个汉民族省区中位居倒数第三,占据全国赋税的0.96&。酒税数量和商务税乃位于倒数第三,醋税却是倒数第一。可以看到,由于人口稀少,使四川经济与南宋时候的经济相比,是非常严重。
在元朝末年,也就是以张士诚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在湖广等地发动起义。元朝为了平定叛乱,也曾经派重兵张士诚起义军,湖广成了战火频繁的地方。这令湖广一带的百姓,为了避免战乱,纷纷逃入四川内地。然后,在南方的湖广、江浙、江西、广东这一地带也是战乱不断。只有位于西南“天府之国”的四川乃是偏安一隅,没经过战争的摧残,人口稀少,能容纳更多的人群。
1357年,徐寿辉的部将明玉珍率领很多湖广的军民进入四川,然后自立皇帝,国号是大夏。当朱元璋平定大夏政权之后,也开始积极组织湖广的移民有计划进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移民数量多达五十万左右。
这一次湖广大移民到四川,也不是来百姓的本意,也是为了生存与讨生活,不得而已为之。外地人以湖广居多,其他还有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移民。而湖广人在四川各县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可观。大约十年时间之内,四川的人口就从60万上升到了146万。
可惜,在明朝二百多年时间内,四川的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也没有恢复到南宋时候的水平。之后,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四川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与战略要地,又迎来了人口的大锐减。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农民军头领张献忠率军攻入四川,并于1644年建立了大西政权。传说中的张献忠非常残暴,喜欢用人肉为军粮,以人血为马料,留下了一块“七杀牌”,上面写着:“天生万物与人,人物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样,四川人在张献忠的统治之下,也损失了将近一半的人口。之后,四川的地主武装、明朝灭亡之后的南明军队、清朝肃亲王豪格的清军,对盘踞在四川的封建割据政权张献忠发动进攻。
虽然张献忠在1647年在西充兵败阵亡,但随后的几十年九寨沟在四川哪里,四川一直处在战乱之中。先是清朝军队进入四川,为了彻底肃清川内的反清势力,对四川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杀戮。
这样在三十多年期间,在四川叛乱与反清两股势力的互相纠结,使得该地方地主、农民、满人、汉人都处在腥风血雨互相仇杀的状态中,直到康熙时期反清势力才被彻底扭转,四川人却被杀得鸡犬不留,很多地区的人口都是急剧下降。
虽然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大减少,有一些人认为张献忠是罪魁祸首,有些人认为是清军犯下的恶性栽赃给张献忠。但无论怎么说,四川的人口急速减少,都与战争的疯狂大是密切相关的。
除了战乱的大之外,四川人还遭遇到多种疾病四川疫情分布一览表,如流行“大头瘟”、“马眼睛”、“马蹄瘟”等,成为扼杀老百姓性命的另一大杀手。此外四川疫情分布一览表,当时四川地震、洪水等天灾频繁,也令老百姓叫苦连天,这些折腾都令四川的人口急速减少到了60万人。
于是,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之后,派官员去治理四川,才发现整个四川人口也不到10万左右的人口,才意识到解决四川人口稀少,也是棘手的问题。
清政府在鼓励“湖广填川”的时候,一些生活在两广与两湖地区的老百姓,有着故土难离舍不得家乡的情结。于是,清政府为了实施这个人口迁移政策,不得不实施“恩威并施”,以及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当时,清政府主张迁移在四川的百姓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并且在四川境内种地五年不征税,也不会另外加赋,所谓“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这些惠民政策使老百姓看到生活的希望四川有哪四条江,在不得已的前提下纷纷进入四川。根据史料记载,在康熙后期,四川地区的人口已经从不足十万,涨到了一百万以上。
根据推算,清朝的“湖广填川”大概从公元1671年开始大规模展开,到1776年为止,前后历时105年之久。川东地区接纳的移民大概为95万人,川西地区接受的移民为215万人,而川南地区接受的移民为312万人。整个四川接受移民达到了623万人。
这些移民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来自湖广,因此有“湖广填四川”之说。为了恢复四川的经济,清政府制定了很多措施让外省的人移民进入四川。这样,本来犹如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尸骨遍野的四川,在外来人口迁移下,也变为生活的乐园。但令人惋惜,就是这时候的四川人,也不是原来古代沿袭下来的四川人了。
清朝的“湖广填川”与明朝时候不同九寨沟在四川哪里,在康熙年间,长江沿线的水运交通十分发达,移民们不需要翻山越岭,只需要经过水路就可以抵达四川。于是,在整个康乾盛世时候,在长江从湖广入四川的水路上九寨沟在四川哪里,每天几乎可以看到装载移民的大量船只四川疫情分布一览表,乾隆时候居然是“日以千计”。如乾隆年间的川陕总督查郎阿的估算,仅湖南湖北两省,进入四川的移民就有数十万之多。
由于“湖广填川”人口之多,近现代史上很多四川籍的名人,都是湖广地区移民的后裔。如陈毅、聂荣臻的先祖是来自于湖南,刘伯承的先祖是来自于湖北等。
“湖广填四川”的原因虽然令人辛酸,但却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历经战乱的四川惨遭大,成为人间炼狱。但就是这些汹涌的人口流动,推动了荒地的开垦与战后重建,以及四川经济的发展。
如四川的耕地在清朝乾隆年间时,就突破了四十六万顷,玉米、番薯、甘蔗等新作物大量种植九寨沟在四川哪里。清初苦于虎患难严重的重庆,到乾隆年间已成为长江上的商贸重镇。相关的煤、铁、五金、纺织等产业也发展起来,好些今天依然是四川的“标牌”。
可以看到,正是成千上万移民用自己辛勤的双手,促使了四川在战后的恢复,再造了一个繁荣的四川,使四川这个天府之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正是两湖地区的老百姓,把两湖的民俗民风带入到四川,然后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能为大家理解的川渝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